“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专业能手”……这样一系列的荣誉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已经光彩照人,如果和32岁的年龄放到一起,就显得更加耀眼。
面对这一份份荣誉,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电钳工组长、班长屈东平,将其看做是对自己此前业务的认可,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因为荣誉在带来动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
2004年,高中毕业的屈东平来到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成为一名瓦斯监测员。在这岗位工作了4年后,他调整了工作岗位,来到了机电队,成为一名井下电钳工。
煤炭井下工作脏、苦、险、累。屈东平到井下担任电钳工几个月后,与他一同到岗的几名同事认为这份工作危险,纷纷辞职或调整了岗位,但他坚持选择了留下来,因为“相比瓦斯监测,井下电钳工能学到更多的技术”。这一坚持,便是11年。
关于自己工作的11年记忆,屈东平仍记忆犹新。2010年的一个冬夜,由于井下工作面采煤机突然出现异常,煤机正在运转时有一滚筒突然停止转动,重启煤机时又发现不牵引不能行走,频频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我记得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他回忆道,本已回家准备入睡的他在接到电话听说这一情况后,立即穿好衣服赶往井下进行检查。下井之后煤机已经彻底无法运转,在对煤机进行全面检查后,他判断是PLC出现故障。凭借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与多年的工作经验,10分钟内即排除了故障,煤机终于得以正常开启,减少了影响正常生产的时间。
谈及这件事时,屈东平补充了一个细节,在他接到设备故障的电话准备穿衣服到矿井时,母亲心疼儿子,略带责备地说:“队里又不是你一个人,这么晚又这么冷,干嘛还让你去修(设备)!”他回答:“这是工作,必须去!设备坏了不赶紧修好肯定影响生产。我骑摩托十几分钟就到了,不会太冷。”电钳工是个专业性十分强的工种,并且是个精细工作,准确判断是处理设备故障的关键。这也是屈东平当初选择从事这一工作的原因。为此,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井下的每台设备都认真研究、仔细观察,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极快并熟练地掌握各种设备的性能和习性。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他熟练掌握了“望、闻、问、切”的一套判断故障的方法。这也是他引以为傲之处。
自参加工作以来,不管什么时候,屈东平几乎都随叫随到。有时来不及吃饭,有时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但他从无怨言,每次下井直到完全排除故障才升井。
屈东平坚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11年来,他凭着一股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从零做起,逐步前进,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电钳工组长、班长。对他来说,变换的只是岗位,不变的是对工作的执著与坚守。不论在哪个岗位,他在工作中都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这种执著于坚守,得到同事的承认,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曾有人劝他:“井下工作比较危险,你怎么不向领导申请换个岗位呢?”每次听到这样的话,他都淡然一笑,说:“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怕吃苦、怕危险,大家都不去干,那工作还怎么进行、煤矿还怎么生产?”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工作中,屈东平非常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他人。
看他带徒弟的认真劲儿,有人悄悄告诉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要学会留一手。”但他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也是从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过来的。把自己的这些经验和技术教给别人,大家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才能提高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在他精心传授和培养下,机电队精于专业的电钳工已有20余人,极大地保障了全矿的正常生产。
在屈东平看来,每次解决一个工作难题、排除一次设备故障,内心都有一份成就感。
从21岁参加工作,屈东平把11年青春都给了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尽管工作中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会因为工作不能更多地照顾家庭,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女儿今年8岁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她相处的时间不够多。”他告诉记者,也正因此,他特别珍惜与女儿在一起的时光。
成绩代表过去,奋斗重在未来。屈东平深知这些荣誉的来之不易,也明白这份工作的责任与使命。11年间,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知道,不管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情况有多复杂,只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自己、对集体做到问心无愧,就是生命中最闪耀的荣誉。(卞志强)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