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患者的亲人
——记翼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重症医学科主任常月翠
临汾新闻网讯 她1998年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翼城县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在16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刻苦钻研技术,加强医德修养,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用自己无私的大爱和精湛的技术,不仅挽救了多名患者生命,还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信任和敬重,并多次荣获单位和市级“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等光荣称号。她,就是翼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重症医学科主任常月翠。
2010年,翼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建成,重症医学科担负着全院危重病人的救治,这个科室主任的重担毫不犹豫地落到常月翠身上。因为她有这个能力,她曾在该院神经外科工作,是科内的重要医疗骨干,又先后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市朝阳医院进修深造,专业技术扎实,做事严谨认真,并在抢救危重病人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当时她的孩子还小,需要妈妈的陪伴,可即使如此,常月翠还是放下家庭,毅然决然地担当起重症医学主任这一重任。
话说万事开头难,想为重症医学科开好头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科室只有两名医生,常月翠既是领导,又是医护人员,两天一个夜班,上完夜班,例行查房,查完房已是11点,即使回家了她还不忘叮嘱值班的医生,“患者病情变化了,随时给我打电话”。护士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偶尔也会回她几句:“这么繁重的工作,你还是安心地在家睡一会儿,不然身体会吃不消的”。可常月翠却说:“没事,接完电话还能接着睡,这样才踏实”。在科室管理方面,常月翠更是带领她的团队从零做起,从基础抓起,从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在技术上更是一项项把关。常月翠经常加班加点研读专业书籍,并亲自制定培训计划,轮流培训所有人员。遇到疑难危重患者她就组织大家研究病情,查资料,反复讨论,病人出院后还定期随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常月翠也像上了发条一样从来没停过。在她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工作者都养成了爱问、好问、好学的好习惯,医院的呼吸支持、营养支持、血液净化等一项项技术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在常月翠的带领下,在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翼城县人民医院的品牌科室。
2014年,常月翠担任了院长助理之后,开始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入手,使医疗、医政方面的管理形成了较系统的方法和流程。要求全体医生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首诊负责制》《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病人会诊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核心制度执行,教学查房、疑难危重病人讨论、死亡病人讨论等工作要按时高质量完成。除此之外,常月翠还定期组织进行全院性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学术讲座,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常月翠不仅业务技术过硬,更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她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道德楷模李富贵等先进人物为榜样,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了仁爱之心。她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还时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把爱心毫无保留地献给每位患者。
2014年5月份,重症科室来了一名被车撞伤,右腿骨折并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患者。由于肇事者当场身亡,患者无人看管。住院期间,常月翠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无微不至地照顾患者吃喝拉撒,擦身、洗衣,直到政府安置,使这名流浪汉有了“新家”,常月翠和医护人员才放心。
常月翠经常给科室工作人员说:“要干好工作,就得付出。”几年以来,她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在治疗和护理上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对于每一位病人她都亲自查房,详细了解治疗细节。甚至患者吃了多少、喝了多少、肺上的情况怎么样、胸片拍了没有、24小时痰量有没有记录、颜色有没有描述等,她都一一过问。
重症医学科,对于常月翠来说更像是孩子,她像母亲一样倾其所有。有一次加班,她接到女儿从寄宿学校打来的电话,刚刚11岁的女儿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想让妈妈去学校看看她。因为工作原因,常月翠只能轻声安慰女儿,“过几天好不好?这次妈妈不骗你,你已经长大了,要坚强,乖,等妈妈忙完给你打电话,好吗?”电话挂断了,她悄悄背过身,但是科室人员都看到了那疲惫脸庞上流下的泪水。
常月翠说:“我注定不是个好妈妈,不能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时间。我要做患者的亲人,让他们在这里得到无微不至地关爱。”(李娇)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