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最美教师”蔡彩凤:我好想再次站上三尺讲堂

2015-06-10 09:2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汾西“最美教师”

蔡彩凤:我好想再次站上三尺讲堂


刚住院时的蔡彩凤

回想起蔡彩凤同事忍不住落泪

婆婆为蔡彩凤擦拭眼泪

随身小本上记录着每位好心人的名字

学生期盼蔡老师重返讲台

    临汾新闻网讯 31岁,正是风华正茂,从事了十余年的教育事业,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阶段;婆婆视她为亲闺女,同事视她为好姐妹,学生们视她为亲“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嘴里的“老好人”却遭到了命运的捉弄。

    31岁的蔡彩凤是汾西县第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2014年正月,已经做好开学准备的她,被确诊为白血病。

    6月2日,记者见到蔡彩凤时,她正坐在家里唯一的一张双人床上,不时用手摁一摁脸上的口罩,虽然是六月天,但她却穿着长袖、长裤,摸着头上不到一寸的头发不好意思地说:化疗的时候头发脱完了,这是才长出的新头发。”身边的婆婆看着她,回想起过去这一年儿媳妇经历的种种,眼底涌出了热泪。


    一个讲台 奉献青春

    2005年,蔡彩凤顺利考入汾西县康和中学,走上了她最爱的三尺讲台。然后结婚、生子,后来又被调入汾西县第二小学,年纪轻轻的她就已经当上了年级的教学组长。这一切都看似那么的顺利自然,殊不知,命运却正在给她开一个天大的玩笑……2013年秋天,蔡彩凤总是感觉身体疲惫,有时候甚至上三楼都需要中途休息一下才行。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她选择了坚持。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无奈之下,蔡彩凤先后到当地诊所和临汾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均为贫血。

    但长达半年的调理后,蔡彩凤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丈夫刘华效当即带着蔡彩凤去太原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一系列化验、检查后,蔡彩凤被确诊为白血病,刘华效说当时两耳嗡嗡作响。


    一张病床 顽强抗争

    频繁的化疗让蔡彩凤以前乌黑的长发不复存在,高额的手术费用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变得一贫如洗,术后复发的治疗费用更是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3年,老房子的四分之三被征收,小两口用征地补偿费购置了一套楼房,准备让公公、婆婆在晚年可以享清福。过了个年,房子还没来得及装修,就变成了救命钱。现如今,一家三代又挤回到了仅剩四十来平方米的老房子。

    “房子没有了可以再买,钱没有可以再赚,但生命只有一次。”在亲人和朋友的鼓励下,蔡彩凤积极配合治疗,并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年多的治疗,虽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手术比较成功,家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蔡彩凤自己也看到了希望。

    但是,上天似乎特别不愿眷顾这个“老好人”。正当蔡彩凤和家人还处在恢复的喜悦中时,她的病情又复发了。医生说,趁现在身体还处于平稳期,马上进行异体骨髓移植,或许还可以有生存的希望。主治医生的这番话,给蔡彩凤一家再次带来了希望。但手术背后的费用却让这个农民家庭手足无措,负债累累的一家人,现在就连去北京进行身体评估都成了问题。


    一股暖流 拯救好人

    蔡彩凤说,现在,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岁的儿子,以后没有妈妈,怎么办?“彩凤去太原化疗时,他总会躲到小房间里打电话。

    孩子每天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快回来了’。”婆婆李兰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彩凤想放弃时,孙子说我们都没有放弃,你也不要放弃!”蔡彩凤不仅是亲戚朋友眼中的好儿媳,更是她所爱的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是同事心中的“热心肠”。当日下午,记者与蔡彩凤的姑父解彦珍一同来到了汾西县第二小学,见到了与蔡彩凤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和老师们。

    当问起蔡老师与别的老师有啥不一样时,孩子们争先恐后说着:因为腿上做了手术,我两个多月都没有来上过课,蔡老师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习,每天下午放学之后都会来我家里给我补课。”“有时候我上学来的时候没有时间吃早饭,还会去她家蹭饭。”之前,我们班有个同学他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蔡老师每天都把那个同学接到家里住,给他做饭、洗衣服”……刘校长、郭宏峰、郭慧丽、赵三丽、王玉娥、亢爱梅等同事都在关注着蔡彩凤的病情,他们说面对这样一个好人,上帝怎么忍心剥夺她的生命。遇到擦玻璃、拖地,她总是冲在前面;带实习老师,她也是不遗余力;就连最后确诊前,她还坚持上课。“遇事时抢着干,遇利时抢着让”,这是王玉娥对蔡彩凤的评价,她说蔡老师人太好,好得让人心疼。


    一个心愿 重返校园

    看到蔡彩凤的病情,身边的亲戚好友都行动了起来,婆婆李兰娥每天都会去临街商铺挨家挨户求救,不厌其烦地诉说着儿媳妇的病情,好心人捐献的每一分钱她都会在本上记下名字;蔡彩凤的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募捐,并主动承担起蔡彩凤去太原化疗的来回交通,他们怀抱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蔡彩凤能够成功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再次踏上三尺讲台!“我们都希望蔡老师能快点好起来,能早点回来再给我们上课!”当记者把这群小学生的心愿带给蔡彩凤时,她看着这些孩子的照片,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我还能再回去吗?”(弓佩玉 杨杰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