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现代麦客”的忙碌幸福

2015-06-15 09:07: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追逐麦浪的“现代麦客”

    临汾新闻网讯 曾经,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麦熟季节,一些农民手持镰刀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换取收入,他们被称作“麦客”。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麦客们用收割机取代镰刀,进行更大规模的跨区作业,他们被称作“现代麦客”。

    6月9日,记者走进曲沃县里村镇新定村,道路旁、麦场里,到处是晾晒的麦子,远望田野,一台大型收割机正在忙碌着。在麦田边,记者见到了收割机的主人,里村镇北柴村“麦客”陈光宏,他告诉记者:“从6月2日开始,我们已经连续作业一个星期了,一台收割机配两个农机手,一天最少工作12个小时。”57岁的陈光宏是一位有着10年工龄的资深麦客,2006年,他购置了一台收割机,与儿子陈永瑞轮流当司机,老伴是收银员,他们全家总动员,在每年的夏收时节,组成“麦客家庭”,挨村挨户收麦子。

    今年夏收前,陈光宏把旧机子卖掉,买了一台140马力的新式收割机,“现在经营收割机的人越来越多,夏收时间就那么短暂的几天,只有淘汰落后机子,才能有竞争力。这台机子马力大,每秒可收小麦6公斤,一天能收140多亩,而旧机子一天顶多收90多亩,速度相当快啊。买机子的时候还享受了35000元的国家农机补贴,实际只花了98000块钱。”陈光宏为自己的果断决策感到自豪。站在庄稼人的立场,陈光宏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除去油钱,这些天平均每天能收4000多块钱,咱农民本本分分挣得都是辛苦钱,每天起早贪黑,流的汗,遭的罪,都是不算成本的。”

    一片麦田收割完后,户主常祖锋赶紧叫来一辆三轮车,一颗颗麦粒经过卸粮口直接倒进了三轮车,他告诉记者:“我和老伴种了6亩地,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好在现在种粮收粮都是机器,刚收完的这2亩地只浇过一次水,每亩大概产350公斤。”陈光宏插话道:“现在好多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种田的就剩下老人妇女,收割机给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趁着儿子休息的空当,陈妈妈赶紧把水壶送到了儿子手中,随口嘱咐道:“多喝点,别上火。”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陈光宏眼里,儿子可是一位农机能手,从2006年开始跟着父亲经营农机以来,家里的收割机、玉米机、拖拉机等各类机械他都能熟练操作并且精通修理技术。2012年,陈永瑞参加省农机比武大赛还获得了三等奖。“现在正是较劲的时候,机子出了故障坏在地里,要等农机修理员来太耽误工夫,自己掌握了技术,有问题及时解决,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对不?”说完他咧嘴一笑,又跳上了驾驶室。

    采访中记者得知,陈光宏父子不仅是“麦客”、农机手,还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们在本村及邻村共承包了540亩地,一年两季种小麦、玉米,“今年水浇地亩产在400—500公斤,产量还不错。”陈光宏计划等新定村这一站收割完立即回去收自家的麦子。“本地小麦估计在这月中旬就能收完,我已经提前联系好其他地方的业务,这边收完立即过去。”今年的大丰收给这个“麦客家庭”带来了忙碌的幸福和辛苦的喜悦。李卫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