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福:‘良心活’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

2015-07-08 09:38: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今年全省“五一”表彰大会上,霍州市自来水公司管道维修工杨元福获得殊荣,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这位44岁的中年汉子,自1992年毕业分配至霍州市自来水公司以来,在管道维修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20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过硬的技术、热忱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赞誉,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行业能手、岗位标兵;20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在管沟里上上下下,在阀门井钻进钻出,足迹遍布整个市区的大街小巷,成为同事眼里的“活地图”;20年来,他用无声的行动、真诚的付出、踏实的工作,谱写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精彩乐章。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湿,维修一身水,施工满身泥”是管道维修工的真实写照。

    杨元福和他的同事们负责霍州市城区的管道安装和维修。在十年前,当时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又脏又差,杨元福回忆说:“当时的阀门井又小又窄,每次干活,身子都得半跪在井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每次作业完毕上井后,全身僵得一动也不能动。每逢夏天,浑身上下全是汗,跟洗了热水澡一样,更为难受的是,钻在井里还要忍受各种蚊虫的叮咬;每逢冬天,即便是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也必须徒手作业,一连十几年,手上的冻疮就没好过。”工作辛苦,待遇却不高。杨元福感慨地说:“2002年最难,水厂效益不好,每月工资只有300元,还不能按时发放,看着妻子和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心里真不是滋味。”许多亲戚朋友都劝他跳槽:“你有技术、有手艺,去哪干不比在这儿强?”面对亲友相劝,他总是摇摇头、摆摆手:“这个念头还真没动过,咱是个平凡人,本本分分把眼前的工作干好了,也没有别的追求。”坚持、尽职,20多年来,杨元福用兢兢业业的工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现在好太多了,自从水网改造后,阀门井全部更新加宽,我们在井中作业顺手多了。

    而且,工资待遇也不断提高,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004年以前,由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霍州市一度出现“无水少水”的困难局面,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一度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2004年该市实施了水网改造工程。施工期间,杨元福昼夜奋战在工程一线:面对容易塌方的管沟他总是抢着干;遇到积水深的地段,他总是最先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眉毛上、头发上、衣服上都是冰。整整两年,杨元福没有休息过一天,有时候同事看他太辛苦了,劝他:“休息一会儿吧,不用那么拼命。”但他总是不为所动。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高质量完工。让他兴奋的是:“承担了9000多用户的供水任务,8000多立方米的日供水量竟然比之前减少了近10000多方。”他对水有一种别样的情怀,每次看到浪费水的现象都要好言相劝,及时阻止:“看着白花花的水肆无忌惮地流,我心疼。”2011年4月30日深夜2点,霍州市北环路供水管道发生爆裂,喷涌而出的自来水迅速漫延到路面。接到故障电话后,杨元福带领维修人员火速赶赴现场抢修,经验丰富的他当即制定了临时抢修、减压供水和改造更换供水管线的方案。伴随着机器马达的轰鸣声,他和队员们埋头苦干,为了不影响用户正常用水,他组织维修人员采取白天预埋管道,夜间对口连接通水的办法,分段施工,累了就在抢修车上休息一会儿。经过5个昼夜的连续作战,近300米的管道更换和300余用户的新管对接顺利完成,基本没有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用水,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2005年冬天,他接到家住永合村一位用户的电话,称“家里的水管坏了,屋里全是水”,正在吃饭的杨元福放下碗筷急忙赶去。在用户家里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是进户主管线底部漏水,需要开挖地面,他二话不说,一口气干了两个多小时,用户大为感动,一个劲地道谢。

    在同事眼里,他是“活地图”。城区大街小巷的每条管道、每个阀门的具体位置,他都一清二楚,给维修作业带来了极大方便。在去年“8+2”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杨元福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战场中,再次对全市水网进行彻底改造,全部更换大型PU管,极大提升了水质和水压。

    杨元福总是留下这样一个身影:随着电话响起,他骑着摩托就奔赴现场。他说“我们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吃水,是一项技术活,但也是‘良心活’,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拜建霞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