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翼城县青年企业家田强,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历经风雨成大业。
在他前行的过程中,鲜有运气的眷顾——少时家境贫寒、生活苦难;毕业后求职受挫、屡屡碰壁;创业初期难题接踵、波折连连;关键时刻母亲病逝、支柱倒下……一路艰辛,愈发凸显出田强的“强”。他不屈不挠、遇强更强,他的身份从起早贪黑的个体户、四方奔波的出租车司机,一直到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惠及上万农户的企业家,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坚实的步履,书写了一个人生路上的强者形象。他一手创办的凤凰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亿元,拥有年产6万吨的现代化面粉生产线,明年将全线投产。今天,我们宣传他,就是要告诉那些自认为就业无门的莘莘学子,那些怨天尤人的待业青年,前行的道路,纵有荆棘丛生,有艰难困苦,但只要向田强那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成功永远钟情于不断进取的人。
在唐尧大地这方热土上,青年企业家田强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创业经历被许多人视为典范而津津乐道;他的经营方式影响深远带动了行业变革;他的惠农策略得到农村干部的热烈欢迎和农民的积极响应。
合伙人说,田强讲诚信、讲义气,有点子、有魄力,和他共事心里踏实,再苦再累也心甘;村干部说,田强做事有板有眼,他十指弹钢琴,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兼顾为百姓谋福利,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朋友说,田强外刚内柔,他同情弱者,孝敬长辈,为当地做了许多善事、好事;当地群众说,田强为人厚道,做事公道,待我们像家人,有这样的企业家,是我们的福气。
不断的寻找,不懈的努力,只顾攀登不问高
现年35岁的田强出生于翼城县南梁镇庄里村,少时贫寒的家境,给了田强一个平凡、艰苦的少年时光,也塑造了他要强、敢拼、不屈的性格。这样的性格让他收获了学生时期最大的硕果——山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03年,田强大学毕业,走进社会。由于所学专业比较冷门,加之待遇差强人意,田强的求职竟然屡屡碰壁。
“也许是一直存在自己去做点什么的想法,也许是求职过程中的不顺激发了他不服输的品质。后来,他再也没有去四处找工作了。”田强的铁杆好友、小学同学聂李刚说。
放弃求职以后,田强的举动一度震惊了他的同学——堂堂大学生,竟然去开出租车了。事实证明,出色的人才在任何岗位上都有出色的成绩:田强肯吃苦,为了多挣钱、多收入,他连续七天七夜没有回过家;田强肯思考,跑车之余他总结经验、考虑路线,总比别的司机挣的多一些。
当了一段时间年轻的“的哥”,田强拿着家人最大的一笔经济资助3000元,又东挪西凑一些资金,开了一家小小的烟酒副食商店。
块儿八毛地挣,而且琐事不断,但田强没有丝毫懈怠,每天起早贪黑经营自己的小店。
半年后,一位家在省城太原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问他所在的县城有没有人要电脑。一语道醒梦中人,田强眼前一亮,经过认真思考、论证,他果断决策:开一家电脑销售部。说干就干,租房子、雇员工,很快“唯信电脑经销部”便像模像样的开张了。田强是块做生意的料,他的电脑销售生意红红火火,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与在医药销售领域工作过几年的高中同学王海云聊天时,又得到医药销售蕴含着巨大商机的信息,他立即前往安徽亳州全国最大的药品基地进行了考察,随后将全部积蓄义无反顾地拿出来,和几个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医药销售超市。
有想法、能折腾,让田强收获了重要的商业经验和经济基础,为今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不断寻找、不断发现,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更多的领域。
“晋南地区生产的小麦比河南小麦质地更硬、口感更好、更加筋道。”2005年,一家面粉设备生产企业在侯马市举办了一场交流会,业内人士的分析吸引了田强。翼城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开办面粉生产加工企业就是一个好方向。田强找到了好朋友冷松、小学同学聂李刚、高中同学王海云,几个好朋友纷纷赞成他的想法,几双合作的双手紧紧攥在了一起。
“虽然当时手头已有些积蓄,但相对于五六百万元的资金投入,缺口仍然很大。”时至今日,田强依然无法忘怀当时的艰难:“生产设备已经进场了,但是因尾款无法偿付,厂家拒不卸车并安装,只容许3天时间。”72个小时里,田强几乎不眠不休,跑遍了亲朋好友、找过了所有社会关系。三天时间,巨大的压力竟然让田强瘦了十几斤。
与时间赛跑、给自己加压,田强咬牙凑齐了全部款项,让设备得以顺利安装。随后,他一方面抓场地建设,一方面落实原料来源。2007年,企业正式投产,“田园”面粉走向市场。
为了开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先后前往太原、石家庄等地,采取免费品尝、让利、代售等方式渐渐打开销路;为了节约费用,大冬天里几个年轻人自己装车,每天忙到深夜十一二点。公司副总聂李刚说:“我们几个既是合 伙人,又是装卸工,一车面粉40吨,我们几个就一袋袋扛。”创业之路充满坎坷艰辛,艰苦的岁月收获了喜悦。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座年产值达3万吨的现代化面粉加工企业步入正轨,“田园”牌系列面粉产品销往山西各地,以及北京、河北、辽宁等多个省市。
项目受挫,母亲病重,他毅然选择尽孝
田强会经营、有思想、能吃苦,几个合作伙伴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度过了创业之初的不易后,面粉厂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翼城县面粉生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田强一直关注着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潜力,也一直把马云作为崇拜的偶像。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交易平台成为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念头。2009年,他凭借自己曾有过医药经营的经验,前往北京注册了一家互联网医药交易平台。
项目研发,开辟场地,购置设备,两年的时间,田强在这一项目上投入资金500余万元。2011年5月的一天,正当他雄心勃勃,期待开张营业之时,曾经参与互联网修订的专家却告诉他,由于国家政策等原因,此路不通。
“专家告诉我,要么做大,继续投入3000万元,转型发展;要么作死,就此作罢。否则会越走越黑。”是进还是退?田强陷入痛苦的深渊。那一个晚上,他彻夜未眠,平时很少抽烟的他,一夜竟抽了两包。
经过一夜痛苦的抉择,他决定退出,做出这个决定,不是因为他面临的困难,而是因为他最最敬重的母亲。不久前,他的母亲查出了脑瘤。
合伙人王海云深知田强对母亲的依赖:“这么多年来,无论何时何地,田强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都是他的母亲,他创业的每一阶段都有母亲的鼓励和陪伴,在面粉厂,母亲担任企业的保管,每天与他一起早出晚归,即使患病以后,还在为企业的事日夜操劳……”“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为她做的太少太少。”田强心如刀绞,他要抽出时间好好照顾母亲。田强义无反顾地退掉了租住的办公场地,找了一辆大车把电脑等办公用品从北京运回了翼城,而他则连夜赶往西安,来到母亲的病榻前。
他从全国请来最好的专家为母亲会诊,祈求专家即使有一线希望,也要不惜一切代价。但是病人的病灶位置太特殊了,专家面露难色。
手术后,母亲清醒了,田强欣喜若狂,可是11个小时后,母亲竟然再度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他不相信母亲会真的离开他,坚持要求继续对母亲抢救,20多天过去了,总花费100余万元,大夫劝他:放弃吧,否则只能是人财两空,别等母亲去世了,就回不去了。在困难面前从不掉眼泪的田强,竟然嚎啕大哭,在母亲病榻前三次昏厥过去……田强的母亲去世后,他情绪曾一度降到零点,怎么也调整不过来。但田强清醒地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下去,母亲也不希望我这样。
终于,他凭借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自己,他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013年,经过多年的运转,企业的生产设备不可避免地落后、老化,田强经过审慎论证,决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扩大规模,延伸面粉产业链条。为此,他成立了凤凰实业有限公司,多方筹资,再征70亩地,开始筹建起年产6万吨的现代化面粉加工生产线。
一条龙服务,在造福百姓的同时,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金色麦浪、随风舞动,沉甸甸的麦穗粒粒饱满,这是一个收获的时节。一路走向翼城县杨庄村的田间地头,不论是扛着锄头走过的老农,还是匆匆走过的村干部,抑或自家门前洗衣服的大娘,见到田强都要热情地招呼几句。“田总,来地里看看呀?”“田强,明天收割机能到我家吗?”“小田,能给村里再安排一台收割机吗?大家都心焦地很。”他们对田强的热情发自肺腑,蕴含着浓郁的信赖与期待。田强首创的一套办法,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田强投入百余万元资金,购置了15台播种机,20台联合收割机,和40多个村的1万余户农民签订了订购协议,为他们提供免费播种和收割。
“现在市场行情是每播种一亩地30余元,收割一亩地50元至60元,田强还为村民提供优质化肥,每袋比市场价低10元。相当于田强给我们每亩地补贴了100余元。”杨庄村村长杨红军介绍说。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凤凰实业公司副总冷松介绍说:“与公司签订协议的数量在一万亩以上,仅此一项相当于补贴款起码要100多万。此外,麦子收割后可以直接运送到公司,我们雇佣了当地上百辆农用车,运费由我们支付。相当于农民不仅免去了卖粮的运费,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挣钱。在近20天的收麦高峰期,平均每辆车收入可达近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免费播种收割的举措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麦收时节、龙口夺食,长期以来每逢麦收,都是每个农民家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刻,在外打工的人要特地赶回来参加麦收。割麦、运输就是不小的工作量,随后还要连续几天早上摊开晾晒,晚上赶紧再收起来。杨家庄村的村民杨炳义家有6口人,种有5亩麦子,他说:“以前收麦全家上阵,忙活好几天都很累。晒麦子时如果遇到阴雨天,收的慢了怕淋雨,阴的时间长了又怕出芽。现在啥都不用管,只要有一个人去地头看一看,再到厂里称了重,就直接把钱装口袋里了。”这项惠民措施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现在收麦子,孩子在外做工不耽误,播种收割不花钱,一里一外相当于我多打了一亩多地的粮。”免费收割的措施更是走进了附近40多个村的基层干部心里。杨家庄村村长杨红军说:“以前很多年,每逢麦收时节我们村干部要兵分几路,有的跑十几公里去找联合收割机,有的一夜一夜地坐在公路上等着过路的收割机。要找不到还得听村民的数落,很委屈也很辛苦。田强的办法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这是田强心系农民的情怀,他说:“挣钱的路儿那么多,我何苦在农民的身上打主意?”这也是他的成功之道:村民都愿意把粮卖给凤凰实业——在面粉生产加工行业,谁掌握了粮源,谁就占得了先机。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田强和他几个伙伴肝胆相照,结下了坚不可破的兄弟情义。冷松说:“田强义气、直爽,敢想敢干,有魄力、有胆量,和他共事再苦再累也心甘。”聂李刚和王海云说:“田强真诚、豁达,有点子、有干劲,合作了十多年同甘共苦,我们都听他的。”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先后为全县的困难户送医问药,向翼城中小学捐助面粉、字帖。去年冬天,当他了解到乡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就上门慰问,送去价值上万元的米面油,遇到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他慷慨捐资拿出数万元。
前行,永无止境。田强描绘了奋斗目标:“做全省的龙头,打造一个为百姓服务、为百姓着想的‘农业王国’。”(高秀云 柴云祥)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