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交口乡百姓眼中的实诚人——田永峰

2015-07-14 10:15: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百姓眼中的实诚人

——记永和县交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田永峰

    临汾新闻网讯 从1996年参加工作开始,他的工作履历就没有离开过乡镇,从普通干事到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乡长,他怀着一颗为民之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份责任,始终认真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做在实处,被当地群众称为“百姓眼中的实诚人”。

    他叫田永峰,现任永和县交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牢固树立“不触碰法纪红线”和“坚守职责红线”两个意识,无论是带领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查地质灾害、群众危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还是抓经济林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他都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切实以“两线”意识增强党和政府的感召力与公信力。

    汛期地质灾害排查中,他带队排查交口村危房情况,当排查到73岁的村民高乃全家时,看见窑面石片接口已出现裂缝现象,遂下达搬迁通知书,动员老两口立即搬迁。谁知老两口拒不搬迁,还说“不怕,出了事不要政府管”。面对老人的固执,他和乡、村干部一起做老两口的工作,但收效甚微。当得知另一个村的支书和老两口的关系非常特殊后,他立即给那位支书打电话让其帮忙做老两口的工作,同时继续晓以利害。终于,通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老两口在下午6点半左右成功搬迁。

    当天晚上9点多,交口村村支书向他汇报,老高家的窑口塌了,幸亏搬迁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正是由于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恪尽职守、坚守“红线”,全乡排查出的72处各类安全隐患中,已整改完成58处,长期监测14处,全乡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被市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干活不吃亏,干事有出路。”这是田永峰一贯坚持的原则。多年来,他坚持在基层为群众谋实事,在农村为群众创实业,在特色农业、“一村一品”、能源工业等方面积极搭“致富桥”、牵“致富线”、联“致富姻”,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

    在赵家岭村下乡时,他从与群众的交谈中得知,全村未有效利用土地多达5000余亩,若能很好利用将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便主动和国新能源集团公司永和分公司沟通联系、实地论证、多次协商,决定采取“公司出资金、农民拿土地、基地加农户、效益共赢化”的方式,在该村发展酸枣产业,先期种植1000亩,力争通过3-5年时间发展到5000亩,使以交口乡为发展重点的永和县建成华北地区酸枣最大集散地,使酸枣成为永和的一项致富产业。目前,千亩酸枣基地酸枣成活率达到98%以上,已完成二期酸枣基地建设规划并准备实施,酸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有尊严,这是我心底的梦!”这是田永峰在赵家岭村上党课时讲过的一句话。他坚信,要实现群众的致富梦、小康梦、中国梦,就得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竭力抓好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重点”。

    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全乡35万株核桃树、19万株苹果树科技管护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他提出全乡实施经济林科技管护“1155”提质工程,乡里组织力量集中管护核桃经济林1000亩,其中采取“培肥”技术150亩,即在核桃树下种植豆类(油菜),不进行采收而是翻耕于地里沃肥,连续三年,以此达到提升品质、增加产量的目的;各村集中管护100亩核桃(苹果)经济林;乡村技术人员每人包5户经济林大户;每个经济林大户高标准管护5亩,从而推动全乡科技管护的热潮。通过重点管护抓提质、常规管护抓覆盖、“百户结对”抓帮扶的措施,全乡涌现出前鹿角村苹果管护示范村、宜家垣村苹果科技增收示范户、张家垣村核桃科技管护大户等典型,预计全乡苹果、核桃产值可达800万元以上。

    民生建设的重点是安全饮水和道路畅通工程,这也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他全部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办法、落地生根。通过向上级争取、寻求部门支持、依托项目、扶贫对接、“一事一议”、多方筹资等方式共解决小南楼等20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工程及16个村的通村路11.7公里,拓宽改造冯苍等11个村的田间路44.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农村发展的基础。

    服务群众无止境。作为扎根在农村的乡镇干部,田永峰扑下身子敬业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美丽交口”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切合当地实际的康庄大道。(段碧蓉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