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平带丈夫赏花散心
临汾新闻网讯“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话。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18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丈夫的王会平,在大家眼里就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一位好媳妇、好警嫂。
――题记
本文的主人公王会平,汾西县永安镇窑头村人,1968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任汾西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民盟汾西支部委员。她的丈夫郭城生,1967年3月出生于汾西县?香镇,现任汾西县公安局干警、二级警督。
从小出生在农村的王会平有着远大的抱负,憧憬着长大后能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像自己的老师那样为山区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她也喜欢当一名军人或人民警察,身披戎装保家卫国。有理想就有动力,她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临汾师范。
1989年7月,王会平毕业回到家乡,从事了自己喜爱的教育工作,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每天的学习工作、工作学习,使她的心情非常愉悦,胸中被好奇和幸福的感觉填充得满满的。正当她踌躇满志、奋发进取之时,喜事再次降临,月下老人悄悄为她牵来一条红线。
1990年9月,她与毕业于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在汾西县公安局工作的郭城生相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她与喜爱的人民警察结成连理。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出世,一家人和谐幸福其乐融融。由于丈夫工作踏实肯干,业务素质较强,不到三十岁就已先后在两个派出所担任所长职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元月,丈夫遭受意外车祸,身体严重受伤,“胸九骨折合并高位截瘫”,这意味着,而立之年的丈夫将永远无法站立,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无情的诊断结果像晴天霹雳,将王会平推向痛苦的深渊。看着已近七十岁的老公公,还有两个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年仅28岁的她放声大哭。要怎么帮助刚刚30岁的丈夫重新站立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面对这个老的老、小的小、残的残的家庭该怎么办啊?!她不敢想像今后的日子,不敢想像以后这个以痛苦为伴的家……
从当地到省城,丈夫先后做了两次脊椎减压手术,病情却无丝毫改变。胸部以下毫无知觉,截瘫并发症时而发生。在丈夫受伤的一年里,她四处寻医问药,北京、成都、哈尔滨等地到处留下她消瘦的身影,而医生的一次次摇头扑灭了她心头的希望之火。背着丈夫,她不知流过多少泪水,然而日子总还得一天天过下去。为了能让丈夫尽快适应轮椅上的生活,无奈的她只好带着丈夫辗转于省内几家截瘫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不敢放弃一丝一毫渺茫的希望。
在做手术期间,整整3个月丈夫卧床不能动弹,大小便完全失禁,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尿不湿”,所以要不停地换洗褥垫和被裤。可是他们居住的环境很差,出入很不方便,室内还没有上下水道,经常要为丈夫洗尿裤床单和擦洗身体也没有条件。望着躺在床上伤残的丈夫,身心疲惫的她无比心疼却哀伤无助。
刚开始坐在轮椅上的丈夫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不吃不喝,精神十分消沉。为了鼓励他增强生活的信心,她为他阅读了许许多多有关励志的小说,如《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思想上耐心开导,生活中细心照料,渐渐把丈夫从悲痛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这种生活一晃几年过去了。这期间县城搞西部开发卖商品房,他们夫妻购置了一套二层楼的小独院。出于为丈夫考虑,王会平在装修时个个门都加宽,台阶抹平,达到丈夫出行无障碍的意愿。一次闲谈中,丈夫笑着说,我多么想到二楼看看,恐怕这辈子也不可能了!王会平听在耳里记在心中。她从观察建筑工地上的起重设施受到启发,积极找工人师傅商量,设计方案,几次施工焊接实验后,一部简易便捷又安全省钱的家居二层电梯试制成功,实现了丈夫自由上下登高望远的心愿。
18年来,为了给丈夫按摩、翻身、活动下肢,王会平倾心尽力,没能睡过一个安稳觉。为了护理好丈夫,她先后学会了打针、输液、导尿、理发、修理轮椅……俨然成了一个专业的护理师。在她的细心呵护下,丈夫脸上终于重现了笑容,截瘫病人并发几率很高的褥疮在他身上从未有过。医生说:“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份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秋去冬来,斗转星移,2013年的冬天,享年86岁的公公无疾而终。那天,寒风凛冽,雪花飞舞,老人的突然离世使这个苦难的家庭又多了一份凄凉。看到丈夫和孩子们无助的眼神,面对前来吊唁的同事领导,王会平强忍着悲痛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使老人的葬礼庄严肃穆,邻里亲朋无不唏嘘赞叹。
身教胜于言传。王会平乐于助人、善良诚实、无私奉献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孩子们。大女儿郭茹星2009年参加高考以优异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201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被保送进陕西师范大学读研。小女儿郭茹月现就读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品学兼优,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铁路春运志愿者,同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当选为哲学社会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如今,丈夫郭城生生活自理能力大为改善,他仍然投入一线警队,在社区警务室利用自己丰富的公安工作经验,帮带新警员、了解社情民意、调处邻里纠纷、宣传政策法律,从事力所能及的内务材料工作,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服务百姓。
十多年来王会平为家庭付出的艰辛无以计数,然而她无怨无悔、矢志不渝。丈夫受伤一年后,她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负责学校实验管理工作,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她还加入民盟汾西支部,撰写了多篇关于教育、残疾人事业、公安执法等方面的社情民意,多次被评为民盟临汾市委优秀盟员。。
王会平用她的善行和爱心向世人诠释了一个中华女性的善与美,彰显了一个普通警嫂的崇高道德风范和对公安事业的默默支持,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残缺的家,用浓浓之爱书写了人间真情,使这个残疾家庭充满了无限的温馨与幸福。
2008年汾西县人民政府授予她家“十佳和谐家庭”光荣称号,2012年她被评为“临汾市百名文明公民”,2013年被临汾市妇联授予“十佳好媳妇”,同年当选“汾西县首届道德模范”。市、县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5年,在公安部和全国妇联评选好警嫂的活动中,她又被山西省公安厅评为出席全国表彰会的百名好警嫂之一。面对社会的赞誉,她平静地表示:“我只是为我的家、我的亲人做了我该做的事情,社会却给予我如此多的肯定和厚爱,以后我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大爱无声,善行永恒。愿好警嫂王会平一生平安! (贾涛涛 任红红)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