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她五十出头的年纪,高高的个子,着装干净整洁。第一次接触,她的言谈举止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明干练、果敢坚强,富有魄力,是一个有思想、有气质的人。她就是翼城县瑞康医院院长常作菊。
从1967年开始,常作菊就在翼城县北捍医院从事保健工作,一干就是16年。上世纪70年代初,计划生育刚起步,群众不配合,干部不理解,同事说这是“天下第一难路”,常作菊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常作菊带她的同事“下乡”做工作,拿干粮充饥,住在破庙,还要忍受群众的谩骂。
她硬是顶着压力,带着医疗器械走遍了每村每户,苦口婆心地给群众讲政策。掏心窝子的话,满腔火辣辣的情,终于打开了群众理解的“闸”。
在这16年的时间里,她为广大妇女做节育手术上万次,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受到群众的一致肯定。
1987年11月下旬,常作菊和手术队到各村做结扎手术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她雇人看护孩子。一天中午,有位村民急匆匆地跑来找她,原来一岁半的孩子掉进了三十多米深的枯井里。
听到这常作菊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忍不住失声痛哭。之后,她几天不吃不喝,在医院里苦守着孩子,但孩子已经下肢瘫痪。常作菊除了承受精神上的打击外,还要面对天价的医药费,就是再硬的汉子也难以承受。整整6年,孩子大小手术一共做了7次,医药费花去了11万元。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曾多次流着泪到医院偷偷卖血。即便这样,常作菊也从来没有影响过工作,而且干得很出色。
1985年,国家计生委决定,在翼城搞“两晚一间隔”试点县。县计生委又派常作菊到北捍建立一个全县唯一的乡镇计生服务站,并限期完成。当时一缺资金、二缺设备、三缺药品,建站谈何容易。为了完成建站任务,常作菊自己筹集资金,建起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型计生服务站。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建的卫生站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付出总会有回报,常作菊的工作获得了院领导的肯定和认可。2011年,作为瑞康医院第一候选人,她晋升为该院的院长。当时的瑞康医院,是被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定的市残疾人定点医院。她虽然是院长了,但依然坚守在一线,不管是管理、科研,她都一项一项地把关。她积极刻苦钻研医学技术,并带领全院医务人员自主研发出了“综合治疗小儿脑瘫”项目。通过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鉴定,此项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12年12月,她被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先进个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常作菊先后去北京、成都和山东等地参加了全国各界医用高新技术交流会议,并参加了全省残疾人康复先进工作者会议。从省里开会回来,常作菊带回了包括臭氧技术在内的很多种高科技特效药。经过5年的摸索实践,她的团队在治疗椎间盘突出、慢性顽固性结肠炎、老年性关节炎和骨质增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医院里,常作菊是个闲不住的人。她既是院长又是医生,还是位热情的招待员。她每天亲自给患者送饭,和患者亲切地谈心,她的言行深深地温暖着每一个病人。
采访结束的时候,常作菊告诉笔者,“患者只要到了我们医院,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就得时时刻刻为他们操心。患者接受治疗,我们就得细心护理;患者出院,我们仍要经常惦记。等到患者完全康复,我们的心里就有成就感。我从事医务工作这么多年,不管多苦多累,只要看见患者好起来,就感觉到付出的辛劳都是值得的。”现在,瑞康医院成了患者真正的家,一个个康复出院后,还在惦记着好院长常作菊。这就是对常作菊的最好褒奖。(李青山)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