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游客后,黄河艄公们在木船上休息。
2006年10月,于直环、于海生等人用皮筏子渡河。
2015年,黄河艄公们表演划木船渡黄河的情景。
2014年国庆长假,游客乘坐于直环驾驶的游艇观赏黄河风光。
这一组图片跨度近10年,但真正认识艄公于直环、于海生却是在今年。
位于永和县的于家咀渡口是黄河两岸知名且水流平稳的古渡口。于直环、于海生的祖辈都是靠摆渡为生。1936年,红军东征及毛主席回师西渡都是从该渡口过黄河的。在2006年以前,于家咀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及照明用的煤油,还得渡河到陕西省延川县的清水关,因为渡河要比到永和县阁底乡近20余华里。在庆贺通电的那一天,于直环、于海生等人高兴地为电视摄制人员和记者表演了渡河买油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渡河的羊皮筏子及渡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时隔8年(2014年10月)后,于家咀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路不但修到村里,还修到了黄河边。在河边又见到了当年身背汽车内胎筏子的于直环,可这时,他已经变成了摩托艇经营者,每天守候在河边等游客游览或渡河。他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随时听候两岸渡河人的吆喝。
“他是黄河两岸远近闻名的艄公,他对黄河太熟悉了。”经常与其搭挡的于海生说,一个艄公一条河,航道就在他心中,于直环是永和一号艄公。
“2006年,随着公路建设和乾坤弯景区游客的增多,我就投资购买了游艇,在黄河摆渡。2014年,放弃了每天收入数百元的机会,我出去了一趟,回来就着手建造木船。”于直环说,他是木船和游艇的主人,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有时是摆渡者,有时还是演员,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原生态的艄公和原生态的木船渡河,这也是他到陕西考察一番的结果。
谈到未来的打算,于直环说,他想让羊皮筏子再现古渡口,让游客亲身体验、观看黄河艄公如何使用羊皮筏子渡黄河。(王隰斌)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