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亲情
——记吉县屯里镇屯里村村民公茂英
临汾新闻网讯 在吉县屯里镇屯里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公茂英,十年如一日,爱护丈夫,无微不至照料84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公方囤和已经瘫痪10余年的老伴儿公陈茂,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孝老爱亲和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65年前,公茂英被养父公方囤抱养;65年后,公茂英照顾年逾八旬生活不能自理的养父已经三年了,照顾瘫痪的老伴儿已经十余年了。
公茂英和公方囤之间上演了一场感人的“乌鸦反哺”的故事。15年前,养父公方囤因患有白内障,先后做手术花了4万余元,公茂英对公方囤更加悉心照料,如同65年前公方囤抚养公茂英一样。
公茂英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杂乱,没有一点异味。84岁的父亲公方囤和瘫痪的老伴儿正坐在椅子上。公茂英的生活中主要有两件事:做饭和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和患有瘫痪不能自理的老伴儿。
公茂英出生几天后就被公方囤抱养回来,因为当时没有奶粉,她喝玉米面糊糊长大。她从小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就特别的懂事。因为母亲伊方花的身体不好还需要人照顾,十来岁的她就开始帮着料理家务。
说到这里,她眼角湿润了,她说:“虽说我是抱养的,但爸妈对我特别好,与亲生的没啥区别。听说他们抱我回来的时候,把我的出生日期都问得清清楚楚,就连出生时辰都记着。”公茂英十八岁时和丈夫公茂陈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公茂陈在山西省建筑六公司工作,当时公茂英想跟着丈夫一同去太原打工,可是她为了照顾父母,还是留在了家里。
1975年,公茂英在河津抱养了大儿子,先后又生了二儿子和小女儿,因为她自己就是被抱养的,加上大儿子患有残疾,所以她从小就特别的偏向大儿子。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成家,本是享清福的时候。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5年的一天,老伴儿公茂陈在院子里洗脸时突然晕倒了,到了医院检查结果得知,老伴儿患有脑出血,立即做了手术,当时,手术做的相当成功。回到家里,渐渐地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在同年的腊月廿七,老伴儿在屋里不小心跌倒了,磕断了骨头,又在临汾请专家做了手术。随着时间的过去,年事已高的父亲在81岁那年生活也不能自理。
公茂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可她依旧咬紧牙关默默的伺候着84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和瘫痪10余年的老伴儿。
公茂英告诉笔者,父亲得了病,老伴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她照料。
她一把屎一把尿的伺候着两个不能自理的人,有时候心里也感觉到很崩溃,甚至有过想死的念头,可是一想到如果自己去了,照顾两个不能自理的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孩子的身上,她又于心不忍,又咬紧牙关继续伺候着两个人。
公茂英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打扫卫生,做饭,再帮助自理不了的父亲还有瘫痪的老伴儿穿衣服,得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然后再打水给两人洗漱,又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再给两人端饭吃饭。随后,她还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她还要坚持给养父和老伴儿做按摩。夜里,她还要再次起床给老伴儿翻身,有时候一晚上起床数次。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茂英一做就是十余年。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亲和瘫痪的老伴儿照顾的无微不至。
公方囤自从得病之后,吃饭很挑剔,总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家里的孙子、孙女吃饭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碗里的肉给爷爷吃。几个孩子、媳妇回家也经常买一些肉和有营养的食品给父亲。
她总是这样说,她的这一家子人,就是拼凑出来的,自己是抱养的,自己的母亲也是抱养的,自己的大儿子也是被抱养的。可是就是这样一家拼凑的人,生活也过得十分的融洽。
公茂英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吕晓娟 党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