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左奇:临汾百姓文学创作“第一人”

2015-07-28 09:59: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古稀老人左奇 

研究群众艺术 创作百姓文学

    临汾新闻网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看文工团的演出成了百姓最热门的选择。在那个年代,我市各地流传出一部部精妙绝伦、百姓喜爱的舞台剧作品,而左奇就是当年创作这些作品的人之一。

    左奇今年74岁,退休前曾是临汾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的晋南长征文工团参加工作,从此,他倾尽心血致力于群众文化的研究。

    7月22日,记者走进左奇家中,聆听他当年下基层、听民声、搞创作的故事。

    “最早的时候,我负责创作。那时要想创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灵感,更需要了解群众的喜好,群众喜欢的,才是我们优先考虑创作的。”左奇说,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眉户剧中的《送水》和《金梨飘香》、小品中的《在客车上》和《电杆广告》、歌词中的《朱总司令在洪洞》和《霍山风光美》等,都是在听取了群众意见后,才加以创作的。而因为这些作品有了“群众基础”,所以一经上演,几乎场场爆满,叫好声不断。

    左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中,成长的过程中,饱尝人间冷暖,百姓的苦与乐了然于心。有了切身体会,他在创作时仔细聆听百姓的声音,深入农家炕头、马棚、田间等地,收集编写好人好事,锻炼了自己,服务了大家。

    在左奇的作品中,说的是家乡话,唱的是家乡戏,赞的是身边人,群众喜闻乐见,倍受欢迎。“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有不少人找我,请我创作剧本。不是我写得有多好,而是在一些地方,有很多群众想让我再创作一些作品,再饱一番眼福。”左奇说,退休之后,他并没有休息下来,依然奔走在城市街道和乡村田野,到处听故事、找亮点,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百姓的笑声,记录下城市的发展。

    “当我们走在北青狮街口的水泥路上,有一首奉献之歌在耳边回唱”、当看到那奔驰汽车和繁华的商场,为了蓝天碧水大地美,城建儿女把热汗洒”……

    翻开左奇的作品,那些朴素的语句,虽早已不是时下的潮流,但却是真真实实的记载,这些简单的记载,群众看得懂、记得住。而对左奇来说,群众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文/图记者 郝海军 杨全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