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离休老干部张钦: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5-08-27 09:20: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老人讲起抗战往事的时候,依然难掩激情。

    临汾新闻网讯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记者在尧都区朝殿一巷一个普通单元楼里,拜访了原临汾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张钦老人。张老现年已95岁高龄,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语言表达很流利。当记者问起他抗战往事的时候,老人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奇异的神情,充满了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

    张钦于1921年农历五月初十出生于山西灵石县小王庄村,原名张昌禄,抗日战争时期改名张钦。他幼年家庭穷苦,父亲给地主扛过长工,母亲纺织,因交不起粮款,经常受人欺侮。于是,父亲从小就给他讲穷人的苦处,教育他读书成才,长大后做个有本事的人。

    1937年,17岁的张钦高小毕业,还想上学,但因家里经济困难,加之日军进犯山西,太原和汾阳的中学全部解散,不能继续上学,便留在家中干农活。当年9月,他被附近的东逻村请去当小学教员,参加了革命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次年,担任了牺盟会联合村青救会秘书,领导和动员青年抗日救国。

    1940年,张钦参加了灵石地下党组织的游击小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在灵石河西和邻县孝义边境活动。当年8月,部队去东北路过山东平阴县,抗日政府要求把他们县营子镇的日伪碉堡打掉,支队领导决定把任务交给一团二营五连。张钦时任该连的文书,本该在后方留守,由于当时的二排长和他是邻县老乡,关系密切,提出叫他一起参战。此时的张钦年轻气盛,一听打仗就来劲儿,于是没和连长、指导员讲,就跟随二排长到了敌人碉堡底下。战争非常激烈,二排长看好地形,刚叫六班过来,敌人的子弹便射中了他,当下说话无声,血流如注。机智的张钦立即将他拉到隐蔽处交给卫生员,自己又去了攻堡登梯队,鼓励五班上城墙,用机枪扫射。战斗结束了,碉堡攻破,敌人被消灭,张钦的腿部中弹负伤。部队撤走时,团里把伤员全部交给平阴县抗日政府。张钦因伤势严重,一天多不省人事。县政府把他安排到泰山下面游击区的根据地刘庄村住,请私人医生治疗,派群众护理。

    后来,张钦的伤势逐渐转好,在地下交通站的帮助下,回到了山西八路军总部。1941年5月,他到了灵石县武装科,主要任务是动员民兵支援前线和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当时正逢敌人扫荡根据地,实行了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科长叫他和另一位同志去四区鱼儿川、红窑上、磨扇坪、二郎神沟、王家洼、雪河、石台等村领导群众反扫荡。他们组织群众实行空室清野,把粮食藏了,群众躲到了山里。敌人来了不但吃不上饭,就连水也喝不上。村里留下民兵站岗放哨,监视敌人一举一动,还在大山顶上埋上哨树,发现敌人就把哨树推倒,村外还埋有石雷炸敌人。敌人扫荡了一个多月,他们就在山沟里呆了一个多月。白天住在树林里,晚间睡在石洞里。没有粮食,就挖野菜吃;敌人搜山,他们就躺在水冲下的沟渠里,上面盖上草和落下的树叶,敌人发现不了他们。有一次,敌人为了寻找他们的住处,让一个汉奸化妆成老百姓,扛一个水桶,从鱼儿川跑到王家窳来打探情况,在路上被民兵发现抓住,被带到山上消灭。敌人扫荡完,他们从山上回来的时候,衣服鞋磨烂了,头发老长,成了“野人”,同志们都认不出来了。

    1942年,组织派张钦去介休县担任武委会主任和民兵大队长。为了锻炼民兵,他经常向各村抽调精干民兵,和游击队配合打击敌人,破坏敌人铁路,割断敌人电线,在敌据点附近抓汉奸特务。由于他的民兵工作做得好,敌人痛恨他,还提出谁能捉住张钦就赏给一千元关金券(日本票子)。为了防止被敌人抓住,张钦带领民兵白天休息,夜晚活动,群众的菜园地、乐人庙、煤窑房等,都成了他们对敌作战的战场。

    1945年日军投降后,张钦被分配到临晋县担任武委会主任。上级给他布置了封锁黄河的任务,他发展民兵、打击土匪,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军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张钦先后担任临晋县县委书记、运城地委秘书长、晋南地委统战部部长、侯马风雷机械厂书记等职。1979年,他回到临汾地委担任落实政策领导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1982被调到临汾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担任常务副书记一职,1985年在此岗位上退休。张钦干革命工作整整48年,始终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讲起自己参加革命工作的一生,老人说,他就是想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写出来,给后代留点儿东西。他告诉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共产党人、革命战士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干劲,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郭璞 景娴文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