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家住尧都区五一东路南五巷的常腊年老人今年74岁,虽然她的腿脚、胳膊不便,却依然坚持在街头卖鞋垫贴补家用,不给儿女添负担。8月24日,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老人。
常腊年老人正在制作鞋垫
命运多坎坷
“31岁那年,我的两条腿和左胳膊突然变得无力发软,就和瘫痪了一样,因当时医疗水平差,在医院什么病也没有查出来,我每天就躺在床上,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总希望有一天能下床站起来。”常腊年老人说,后来在丈夫的帮助下练习走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丈夫的努力和鼓励下,常腊年慢慢地站了起来,可以扶着东西走路。
生活刚有起色,丈夫却因患病去世,留下了6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不堪重负的她不得不带病赚钱养家。
乐观对生活
“曾经在街头卖过冰棍、水果、杂货,后来变成了出售手工鞋垫。因为有腿疾,需要推着小车才能出门,所以没办法去太远的地方,只能在离家近点的地方摆摊。”常腊年说,她平时早晨6点就出家门,摆摊的同时坚持锻炼身体,又能认识一些朋友,没事儿和他们唠唠家常,心里也舒坦。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双腿已经严重变形。当被问及儿女是否同意她出来摆摊时,老人说,人老了,有点事情干就行,卖鞋垫虽然挣得少,但我也想尽量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在她的坚持下,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原来老人儿女的生活也并不富裕,因此老人平时生活十分节俭,最大的花销就是买药的费用。
老人的鞋垫情
常腊年老人每天中午1点左右回家,做些简单的饭菜,餐后便坐到缝纫机边做鞋垫。她乐观地说,踩缝纫机是一项“运动”,对治疗自己的腿病有好处。
比起新鞋里自带的鞋垫,常腊年老人的鞋垫制作过程要复杂些。“要先用糨糊把闲散的布料粘起来,晾干或晒干后,根据鞋样裁剪,再在上面铺叠一层布料,把衬边扎紧,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缝纫机扎出一双双鞋垫。”老人介绍,干一行要爱一行,现在一天不做都觉得手痒,因自己本身身体又不好,得经常动才行,不然身体会更僵硬。
正是因为不断地运动,老人的身体慢慢地缓过来。因此,她现在做鞋垫的时候,脚下踩缝纫机踏板,手上又不断地动,把做鞋垫当成身体最好的康复治疗。
记者 丁莹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