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教师节虽然过去了,但是那份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却永远记在我们心中,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9月14日,市民曹发顺向记者述说了那份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怀揣着老曹的心愿,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尧都区解放路第二小学,了解情况,并帮他表达谢意。
同心协力 只为上好“开学第一课”
原来,老曹今年9周岁的孙子曹云瑞就读于尧都区解放路第二小学三年级一班,由于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次得到校方和同学的帮助,这让曹老一家人很是感动。小云瑞也很争气,凭借自己的努力,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中上等,在班主任老师张哲静的眼中,他是一个虽身体残疾,但是却乐观向上的孩子。
一年级时,小云瑞勉强可以扶着栏杆走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加重后的他连基本的站立都成了奢侈的要求,一天就只能坐在座位上。
当时的任课老师考虑到小云瑞需要有人帮助才能上厕所,就提议班里的同学组织成立了“爱心联盟”,即比如去卫生间的时候,都是班里的男生三人一组搀扶着云瑞去。
寒来暑往,小云瑞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呵护下快乐的成长。然而,在升入二年级时,却遇到了一件难事。
据班主任老师张哲静介绍,小云瑞以前在一年级5班,在升入二年级后,他们的班级也搬上了二层,如此一来,对于行动不便的小云瑞来说就成了一个难题。学校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让小云瑞继续留在一层教室,于是他便被调配至当时在一楼上课的二年级一班,虽然班级老师和同学都换了,但是无论是以前的班级,还是新集体中,师生们对他的那份关爱之情却都是一致的,让他没有丝毫的生疏感。
成长,除了带给小云瑞年龄上的增长之外,身体上的负荷也让他承受了很多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痛楚。由于病情加重,体重增加,二年级时,小云瑞依靠搀扶已无法站立行走,父亲和爷爷在轮流接送时,只能背着他从校门口走到教室。得知这一情况后,学校特地批准小云瑞的家长可以将自行车推进校园,直达教室门前。
转眼,又是一年暑假过去了,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按照学校多年的惯例,整个三年级6个班全部搬到了二层。那小云瑞怎么办?一个现实的问题纠结着老师和家长的心。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在放假前夕召开校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给小云瑞调整至一个位置靠近楼梯的班级;二是继续与现在一层靠楼梯的一个教室进行互换;三是整个班级调整至综合楼上课,那里相对更方便,更安静些。
面对着可能又一次调换班级的情况,小云瑞沉默了,他舍不得带给他欢笑和回忆的老师和同学。对于小云瑞的想法,学校高度重视,临近开学,校长王金平再次主持召开校委会,专题研究小云瑞的问题。经过校委会成员研究一致决定:克服困难为三年级一班调整教室,他们启用了第二套方案。
就在开学前一天,许多教职工自发来到学校,搬动桌椅(因随着年级的调高,课桌椅也都进行了适当调整);悬挂多年的二年级一班的班牌被撤下,换上了崭新的三年级一班;班主任张哲静和数学老师茹艳云也进行了办公室调整……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一切为了小云瑞。
就这样,在9月1日那天,小云瑞在爸爸宽厚的臂膀下,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中,顺利开始了“开学第一课”。
未雨绸缪 只为替他多担忧愁
为了更好地照顾到小云瑞,班主任挑选了班里责任心最强的学生房晋玉和小云瑞坐同桌,这名年仅十岁的小姑娘每天为小云瑞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此外,还安排学生三人一组,在每个课间时段搀扶小云瑞上厕所。同时,为了激励每一名学生奋发上进,在课堂上,学校安排了特色“四人小组合捆绑式评价”教学,班上几名成绩好的同学都踊跃报名希望和小云瑞分到一组,共同提高学习能力。每次,在“四人小组合”需要去讲台前回答问题时,团队里另三名同学都会主动搀着云瑞一起上台展示。下课后,同学们会围着小云瑞跟他一起聊天玩游戏。
同学们所做的一切,让不善表达的小云瑞看在眼里,为了尽量不给同学添麻烦,他每天都会控制自己的喝水量,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不知不觉,和班主任老师聊天的时间已经进行到了上午11时许。小云瑞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了。
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状况不能久坐,家人和小云瑞、老师商量决定,在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的时候,小云瑞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回家。“就这个结果,还是我和云瑞商量了好长时间他才答应的,他怕误课。”爷爷曹发顺说,孩子特别喜欢来学校,特别喜欢上课,因为学校的老师、同学都很照顾他,他很乐于融入这个大家庭。
曹发顺指着课程表说,考虑到今天下午的电脑课需要到另一个教学楼的三楼去上,家里怕给学校添麻烦,就想着不用让云瑞去了,然而,校方的决定又一次让爷爷曹发顺热泪盈眶,学校已经安排好几位男老师,下午负责背送云瑞上下课……”(亢亚莉 颉金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