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小到大,史智辉最好的伙伴就是书籍,透过阅读这道门,他进入了一个精彩富有的精神世界。
现在,站上三尺讲台,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借着这个岗位,带学生结识那些他们应当享受的世间好书。
虽然他是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但他的课堂从不仅局限于政治教学,他热切地希望引导学生进入书的世界,让教育可以经由书籍延伸到更远的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与书结缘
史智辉给记者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他的家乡大宁,一岁生日抓周是一件盛大的事情。1989年,他一岁抓周,抓到的是一本泛黄的旧书——《中国民间童话故事》。当时,憨厚朴实的父亲坚定地认为:“我娃以后就是读书的料”。
小学毕业后,父亲坚持送史智辉去县城二中读书。在那里,他遇到了两位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巨大启蒙作用的老师。受他们的影响,在对知识的汲取上,史智辉的眼光开始向四面八方进射。“我那时的班主任叫谭志俊,一个很有情怀的物理教师。他自费购进一批图书,在教室的后面设了一个图书角。
没有人知道我那时内心的兴奋,多少个周末的下午,我就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安静地阅读那些书籍,现在想来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体验。”提起那段经历,史智辉的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紧接着说道:“当时还有一位老师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教语文的冯月恩老师。冯老师并不带我课,但听说我很喜欢阅读,他就把自己订阅的书刊拿给我看,《读者》《小小说》《杂文选刊》……我几乎一期不落地读。更为重要的,冯老师经常鼓励我,他会跟我分享他的一些阅读体会,也会时不时询问我最近的阅读收获。有时候,我们会就一个问题展开争论,忘记师生身份,忘记时间。”那段沉浸在书籍中无比充实快乐的时光给史智辉留下了幸福温暖的回忆。
中考过后,史智辉以优异成绩考入临汾市第三中学,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呈现在他的面前。空闲时,他经常去一家叫青苹果的书店看书,周末则喜欢去新华书店,在那里,他常常留连忘返,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那时他还发现了另外一个好地方,那便是散落在各条街道的“2元店”,他在那里以极低的价格淘来不少好书,芒克、北岛、塞林格、王小波、乔斯坦·贾德……这些都是那时了解到的人物。
由于爱好阅读,史智辉当时还是学校春芽文学社的社长,他与一群爱好文学的同学聚在一起,做论坛、办讲座、编报纸,虽是小打小闹,却做得有声有色。
史智辉说,是读书给了他另一个世界,使他认识到一个人的精神可以多么富有,透过书籍,人的眼光可以看到无限远处,向四面八方拓展,看到无限深处,向内在生命探寻。
创办“里仁”读书会
2009年,史智辉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这所英才辈出、开放兼容的高等学府,他日渐成熟的思想像鱼儿般自由驰骋。
201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史智辉做完家教后在上海一个叫季风书园的书店看书,无意中发现一个农民工模样的青年在书店的角落里安静而专注地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作为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史智辉深知这不是一本轻松好读的书,但这位青年却在繁重辛苦的工作之余,还能如此专注认真地看书,仿佛游离于这个喧嚣的世界之外。那一刻,史智辉想到一位诗人的话:即使命运之舟安排我停留此地,我也要听从心的召唤,去往更远的地方。他感慨,读书与不读书,我们的世界真的会差别很大。
2011年,史智辉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在华东师大5号公寓楼狭小的活动室内,创办了“里仁”读书会,通过搭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爱阅读的人可以从中受益。读书会每周召开一次,阅读书目提前确定,主题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每学期出一期《里仁学刊》,刊载成员的读书体会及读书会的交流成果。
“里仁”读书会创办后,会员们始终秉持“独立、信仰、自由、担当”的宗旨,读书会友,修身济世;始终贯彻“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传统,平等交流,自由发声。以读书会为平台创办的《里仁学刊》也渐渐成了众多成员心中不灭的精神灯塔。如今,尽管史智辉已毕业两年有余,但这个纯粹的读书组织依然在华东师大的校园里生生不息、不断壮大。
不喧哗,自有声。
阅读使教育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2013年9月2日这一天,史智辉会永远牢记,当时他刚刚成为临汾市第一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那一天,当他讲完第一堂课后,在课件的最后一页,他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当时一位学生不解地问:“老师,这个需要记吗?跟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史智辉笑着告诉她:“这跟这堂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跟你今后的人生可能会有关联。”上过史智辉课的学生都知道,这是每堂政治课都会有的环节——“本讲推荐阅读”。而如今,对待推荐书目,学生们已从最初的困惑变成了现在的期待,而这个授课环节也已持续了两年时间,共计推荐图书88本,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社等多个领域。史智辉欣喜地发现,他推荐的书渐渐出现在了学生的书桌上,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出现在他们主持的班会中,甚至出现在他们日常的言语表达里。
史智辉说,他知道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这些书他们并不会去阅读,但这并不要紧。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许悄无声息中就种下了一颗阅读的种子。当有一天他们有时间了、有心情了、有能力了,就会走进阅读的世界,亦或许还会影响更多的人。
做班主任的这两年,每当班里有学生过生日时,他都会送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学生取得进步时,他的奖品往往也是书。两年来,他累计送出了50多本书。渐渐的,他也开始收到一些学生赠的书,师生之间因为书有了很多难忘的记忆。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史智辉说,引学生走上阅读之路,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可以对他们产生深远并持久影响的好事,他想通过一切途径来拉近学生与书的距离,希望在不经意间能为他们打开一道门,通往知识、通往神圣的精神王国。(李卫红)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