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大沈秀娥:让学生在书籍天堂找寻快乐和安宁

2015-10-15 09:38: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有书为伴就是天堂

——山西师大临汾学院中文系教师沈秀娥的阅读生活

    临汾新闻网讯 沈秀娥是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的一名教师。这位从吕梁山走出来的教师,不仅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担任着学院读书会的指导教师,更为难得的是,多年来她坚持写书、主持编书、为贫困学生捐书、赴各县市学校开展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讲座,让知识的花香尽可能传到更远的地方。
    对沈秀娥来说,痴迷书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上世纪70年代的山村,没有多少课外书籍可以阅读,沈秀娥的读书生涯就从读复式班开始了。当时的复式班是一、三年级一个班,二、四年级一个班。沈秀娥利用上复式班的机会,一年级便听三年级的内容,二年级就学习了四年级的内容。没有课外书籍,她便读哥哥姐姐们的语文课本,读从箱底翻出来的妈妈当年的语文课本。至今她还能记得妈妈课本里的“一个人,两只手,这只是左手,这只是右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等内容,记得哥哥语文书上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且还会背诵当年姐姐初中课本上的《回延安》……村里的孩子放学后,很多都要帮家里放牛、放羊、割草。当时村里有几个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孩子有一些小人书,沈秀娥便利用帮那些孩子放牛、割草的办法,将小人书借过来。因此,小学的她就了解了    四大名著中的很多故事,这种阅读基础也为她后来选择中文专业奠定了基础。纵然三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幅画在她脑海中依然清晰:在黄昏降临时,牛铃声声,农人晚归,她赶着牛也顺着小路回来了。她说,记忆中的自己还是那个跟在牛后边背着背篓的小女孩子。背篓里装满了草,而她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谈起那段对书籍如饥似渴的时光,沈秀娥笑称自己“傻得可爱”。她记得,不管到谁家玩,只要见到报纸或年画,往往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总想弄到手,尤其是那种连环画式的年画。在农村,很多年画和报纸老百姓是作为炕上的壁纸来贴的,她便脱鞋上炕,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挨着炕的地方低,窑洞的光线又不好,她就跪在炕上,几乎趴在墙上,一点儿一点儿地细细往下看。
    有些报纸被拿来糊牲口棚,趴在牲口棚的外边看报纸不受影响,但由于外面光线太暗,在里面往外看报纸就很困难。沈    秀娥想了一个办法,她找来几张废旧的薄纸片,再找一些酸枣刺把纸片固定,将报纸从外面挡住点儿,就可以勉强看了。这里面有个小窍门,挡的多了,里面太暗;挡的少了,很快看完了这点区域又得换个地方遮挡。由于糊窗户时随意裁剪,报纸上的文章并不完整,只能靠想像补充。当沈秀娥得意地把这个窍门告诉妈妈时,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在沈秀娥读小学五年级时,姐姐沈秀云考上了临汾师专中文系,成为沈家村最早考上大学的孩子之一。根据学校规定,学生假期可以借一部分书带回家,这是沈秀娥天堂般生活的开始。
    在割草和放牛之间,很多孩子都喜欢割草,因为这样相对自由些,而放牛必须在很早就出去,天黑才能回来,特别耗人。
    沈秀娥却喜欢放牛,就是利用放牛的时间她接触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德伯家的苔丝》《伤痕》《青春之歌》等很多作品。
    再后来,沈秀娥一路向前,并成为山    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能走出大山,看到广阔的世界,我很珍惜。我很少买衣服,很多时候,即使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一张饭票也没有了,但阅读依然是我的天堂。”在沈秀娥心里,即使不能出去旅游,但是在图书馆阅览室她仿佛看到了神奇的布达拉宫、冰山上的雪莲、草原上空的蓝天白云、沙漠里的月牙泉……无比的美丽与圣洁。
    毕业后,沈秀娥成为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一名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厚实的文化积淀使得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阅读更是成为她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无论工作多忙,她每天都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读书。
    不仅如此,沈秀娥还通过捐资、捐书、进行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普及工作。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她还担任了学院学生读书会的指导老师,聘请专家、教授为学院学生开展文学创作、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每年,她    都要带领学生去偏远山区义务支教。2007年,沈秀娥带领学生在安泽县凤池小学支教时,除了给孩子们进行书法、美术、舞蹈、文化基础知识的辅导外,她们还为凤池小学捐赠了价值一万多元的书籍及文化用品。2013年,沈秀娥义务为四川僧人普成堪布讲授汉语及传统文化知识,得知堪布的寺庙里有一批学生后,沈秀娥及其家人先后为孩子们捐款达5000余元,供孩子们购买书籍。
    业余时间,沈秀娥还坚持创作,发表了大量作品。她的作品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文学作品,一部分为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2009年,她出版了个人小说集《红腰带》;2010年,她主持编写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丛书》(一套3册)出版;2014年,她主持编写的《学生教师资格考试及笔试、面试指南丛书》(一套8册)出版。
    工作多年来,沈秀娥的足迹遍布我市的许多学校。她不辞辛劳地一次次深入课堂亲授阅读与写作知识。她坚信,在自己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孩子从书籍的天堂寻找到快乐和安宁。(李卫红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