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聋哑修理工夫妇向您讲述诚信营生的故事

2015-10-15 11:50: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鼓楼东大街与洪家楼交汇处,有一个热闹而又安静的角落。说它热闹,是因为它处在闹市的十字路口,说它安静,是因为路边有一对特殊的修理夫妻,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热情地为顾客修鞋、修拉链、配钥匙、修车子……与顾客进行着无声的交流。10月13日,记者见到了以“讲诚信”出名的聋哑修理工夫妻,了解他们诚信服务市民的故事。
    聋哑修理工叫刘跟乐,今年49岁,出生在运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一岁左右因发烧导致聋哑,命运使他无法跟正常小孩一样上学,直到1979年才开始进入闻喜县聋哑学校进行学习。1988年,刘跟乐在稷山工艺厂工作,随后,又先后到运城市福利文化用品厂、临猗县华京针织厂等单位工作。
    1997年,刘跟乐想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于是就去夏县学习修理技术,一年后,他凭借刻苦学习很快出师了。虽然刘跟乐不能说话,但可以用文字和别人交流,不久开始经营起自己的修理摊。2000年,刘跟乐带着妻子陈志红一起来到临汾,妻子也因小时候生病导致后天聋哑,夫妇俩为了一双儿女,每天忙忙碌碌过着艰苦而又幸福的生活。
    刘跟乐夫妇现住在水门街,每天早8时准时出现在洪家楼的十字路口摆摊,全部“家当”都寄存在附近的店里,看到记者采访刘跟乐夫妇,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他们人特别好,讲诚信,大家都很尊敬他们。我修理自行车、电动车、补鞋、配钥匙都来这儿,他不仅技术好、态度好,而且价格低,重要的是后续服务也特别好。”一位刚修完自行车的市民说,刘跟乐夫妇对待顾客总是笑脸相迎,给链条上油,给轮胎充气,这样的小活儿从来不收钱,他每次经过这里总不忘跟这对夫妇打招呼。
    旁边店里的张老板说:平时,刘跟乐都是用手势与人交流,他不仅做事认真负责,而且人特别善良。我每次有事需要离开一会儿时,只要打声招呼,刘跟乐肯定认真地帮我看店。”张老板说,因为刘跟乐是个聋哑人,有时修自行车的市民一下子理解不了他比划的意思,于是,他就着急地把车拿过来直接修。后来,大家都了解到刘跟乐是聋哑人,就慢慢地学着与其交流,有时见刘跟乐忙不过来,也会主动拿工具自己修理,一般来这里的都是老顾客。
    “刘跟乐的一手好技术赢得许多铁杆顾客的支持,特别是身残志坚,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热情地服务,更值得我们尊敬。”家住洪家楼的72岁李先生说,刘跟乐从不抱怨、又诚信,修东西的价格比别人便宜很多,若顾客身上没带钱,可以先走人,下次来补上就是。
    附近的居民不管是鞋、包、钥匙等小物件出了小毛病,一般都会来找刘跟乐,这一来二去,他们成了好朋友。谈话间,一位顾客来修鞋,由于没有跟鞋颜色一样的皮条,刘师傅立即用笔在纸上写,你先等几分钟”,便匆匆骑上电动车离开。大约5分钟,他气喘吁吁地拿着与顾客鞋子颜色相似的皮条回来,在得到顾客的认可后,开始认真地修起鞋来。“刘师傅人特别好,活儿也干得漂亮,我虽然搬家离这里远了,但是有些修补东西的活儿,还是会特意过来找他帮忙。”王女士说,刘跟乐用诚信留住了许多顾客,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是令人敬佩。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尽管刘跟乐只能用笔、纸和手势与记者交流,但他自信、满足的生活态度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梁丽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