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韦张明:韧和闯扛肩头 潇洒走一回致富路

2015-10-23 11:24: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韦张明:科技致富“领头雁”

    临汾新闻网讯 干事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顽强拼搏的闯劲,熟悉韦张明的人都这么说他。从2009年创业到成为恒隆源养殖合作社董事长以来,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但他从未轻言放弃,在创业的路上艰辛而坚定地走着。

    44岁的韦张明先前就职于紫云能源有限公司,2009年离开公司,从事煤炭运输业,2010年起,煤焦行业进入了低谷,造成运输业货源不足,生意不景气。韦张明当机立断,卖掉了汽车,有着经济头脑的他把目光投向了规模养殖。

    当时霍州周边地区肉鸡养殖都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出栏率低、病疫多发、效益差、人工劳动强度大而处于发展瓶颈,但韦张明深信“民以食为天”,走规模养殖的道路是不会错。

    养鸡可是项技术活,况且他又是个“门外汉”,搞不好,钱全打了水漂。一时间,家人与朋友纷纷劝说。

    在所有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韦张明成立了恒隆源养殖合作社,他四处考察、学习,寻求合作伙伴,与汾西县大象宏昌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2012年3月,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通过贷款筹资350余万元,克服重重困难,将位于白龙镇白龙村北山沟一占地20余亩的废弃焦化厂改建成养殖基地,建成半自动化养殖大棚两个,并引进了5万只白羽品种鸡苗,带头办起了鸡场。

    打那以后,韦张明吃住在基地,每天忙得团团转。但事与愿违,由于技术不过关等各方面原因,1万多只鸡苗先后死亡,损失近10万元。看着一只只小鸡死在自己的面前,他心疼极了,饭吃不下,觉睡不好,没几天工夫,人瘦了一大圈。

    面对困难韦张明没有放弃,而是重新振作,阅读大量养殖类书籍,悉心学习科学养鸡技术,先后赴外地养殖场取经,并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虚心向省市畜牧专家请教,弥补自己在养鸡知识和技术上的欠缺。经过努力,他终于掌握了白羽鸡的喂养、防病治病等一整套技术,养殖场慢慢步入正轨。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鸡,听着阵阵鸡鸣声,韦张明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饲养过程中,也曾有人建议他给饲料中添加激素,减少养殖厂损失,但他当即制止,声称:“宁愿自己受损失,也决不干这昧良心的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底鸡场初见收益。2014年初,他又投资500余万元进行二期建设,高标准建成全自动化的鸡舍两棚,每棚可养殖3.5万只,10月份成立了肉鸡养殖协会。目前,该鸡场每年肉鸡出栏达72万只,实现利润可达3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由当初的9户发展到如今的60余户,员工达40余人。

    说起养鸡,韦张明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这是他在饲养过程中揣摩出来的,“首先让鸡呼吸新鲜空气;其次是让鸡有足够的运动;再次是吃天然饲料,这样养出的鸡疾病少、抵抗力高,肉不仅美味有嚼劲,而且营养价值高。”

    韦张明告诉笔者:“为了减少鸡舍中二氧化碳对鸡群的危害,要保持鸡舍通风,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会采取勤出粪便,多次短时通风的方法,减少有害气体。同时全程使用自配粉料,虽然出栏比使用颗粒料晚一两天的时间,但自配粉料每斤至少能节省一毛钱,而且自配粉料中玉米、豆粕等质量高,大大降低了鸡群腹水、低血糖、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病率。”

    从2011年创业至今,韦张明带领合作社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带动近百人就业,他所饲养的肉鸡因其肉质好,深受太原、西安、山东等地欢迎,每次一出栏都是销售一空。恒隆源养殖基地因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他本人被评为“创业致富带头人”、“最美创业者”。

    现在,韦张明信心百倍,他准备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第三期项目建设,打造一个集养殖、销售、加工于一体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基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户致富。(拜建霞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