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柴茂荣: 笔墨道不尽情深

2015-11-09 11:33: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无我之境,才是美妙之境,此为艺术的大美。今年74岁的柴茂荣醉心翰墨数十载,寄情于山水之中,以笔墨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在尺幅毫端表现出无穷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他常言:画者,以心接物,借物写心。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

柴茂荣正在挥毫泼墨搞创作。

    勤奋不辍

    只待厚积薄发

    柴茂荣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汾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颉苑书画研究会书画师。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入伍后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积累了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文化底蕴。

    转业之后,柴茂荣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对人物、山水、花鸟画多有涉猎,尤对牡丹画法独有见解。画家裴玉林评价其作品《沉思图》为上乘之作,更称赞:作者借牡丹比喻人们幸福的笑脸,心溢于外而成画,因此在我们看过这幅作品后,思绪并没有停留在牡丹外在的美,而是感到有一种更深邃、更内在的东西蕴含其中,令人震憾,发人深思。”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一切尽在情理之中。柴茂荣追求朴实乐见、道法自然的画风,退休之后将一门心思放在了绘画上,孜孜不倦且苦苦以求。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海峡两岸四地书画展览,被多家单位和个人收藏。

    借物写心

    寄情尺幅毫端

    国画讲究用笔用墨,更讲究借物写心、形诸笔墨。柴茂荣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境由心造”,将自然与内心感受尽收毫端。

    “一幅作品的诞生,要有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准备。”柴茂荣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研习绘画的初期需要用心描物,创作之时则需以物抒情,要把自己的情感投放到一笔一墨,达到“物在画中,意在画外,画中有诗,诗中有情”的境界,才能赋予画作以情趣和艺术生命力。

    在柴茂荣的诗画作品中,汩汩流淌着对生活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其山水画构图繁杂而不乱,设色研丽而典雅;花鸟画神形并茂、情趣妙然。尤其是画中嵌诗,使画意更深,艺术内涵更加浓厚。其个性现于笔墨,彰显造化之神奇,令观者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感受到质与量的震撼。

    承载历史

    笔墨当随时代

    柴茂荣追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寻求更为开阔的视野,使国画作品生机盎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作品应承载历史,反映真实的社会与时代特性,成为历史的‘记录者’。”柴茂荣笔下的《天路之歌》《汾河之滨春日图》《滨河四季》系列等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高铁、汽车、高层住宅楼的入画,显示出作者的别具匠心,准确地反映了人们在当今盛世中,安逸、祥和的环境里,享受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令观者遐想无限。

    一支笔,画出心灵的真实;一滴墨,泼洒率性的智慧;一幅画,描绘人生的境界。柴茂荣坚持自己的创作路线,描绘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竭力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给予人启迪、启示。

    文/ 图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