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更生:情系青少年 铸就夕阳红

2015-11-25 09:25:1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情系青少年   铸就夕阳红

——记霍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更生

临汾新闻网讯 穿着朴素,背板笔直,头发花白,精神矍铄。80岁高龄,他完全可以像其他退休老干部一样悠闲自在地锻炼游玩、钓鱼喝茶,然而他却每天下农村、进学校、入农户,与青少年交知心朋友。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全市青少年都亲切地叫他“张爷爷”。他就是霍州市关工委副主任、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更生。几十年来他情系教育,倾注关爱,事迹感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表彰。2015年7月,张更生又被中国关工委、国家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优秀辅导员”。

不知疲倦的老园丁

“霍州有个宣讲团,到处宣讲不要钱。要问他们图什么,只为关心青少年。”这段为古城霍州许多人熟知的顺口溜,说的是张更生组建的教育系统关工委宣讲团。

张更生同志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与青少年有着特殊浓厚的感情。退休后,他为发挥余热,积极参加了霍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三年后,他被任命为霍州市关工委副主任兼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接过那份沉甸甸的聘书时,他惊喜万分,兴奋得整夜没有合眼。他老伴劝他说:“您辛辛苦苦干了多半辈子教育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工资又不少拿,眼下儿孙满堂就别操那份心,该在家里享享清福了!”他却说:“在我的思想意识上,就没有退休这一说,退休之后,还有重登讲台的机会,还能和青少年在一起,这是我的梦想。”于是他欣然接受聘请,并满怀激情地走马上任了。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是要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把青少年培育教育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这就必须贴近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倾听他们的心灵故事,号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上任伊始,张更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跑到市关工委、市教育局以及各基层学校,多次找领导畅谈,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党政领导协调,选派政治思想好、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佳、德高望重、身体健康且曾在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担任过主要职务的低龄老同志进入教育系统关工委的领导班子。同时,他还广泛动员,凝聚爱心,搭建平台,组建了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队伍,这支队伍达100余人,吹响了“关爱”的集结号,形成了“竖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针对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安逸享受、讲阔气图排场、禁不住诱惑、痴迷网吧等问题,张更生亲自任团长,带领教育系统离退休的老教师们,组建了教育系统宣讲团,进学校、入社区,深入中小学校与同学们进行真诚对话,耐心宣讲,为青少年做思想政治与形势政策宣讲工作,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张更生对自己的要求。为了让宣讲达到理想的效果,他订阅了5种报纸、6种杂志,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新闻和有关未成年人的教育新理念。在阅读中,他用红笔随时“圈”和“点”,并把重要的数字记录下来,把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剪贴下来。他日积月累,收集剪贴各类资料几十本。

张更生带领的教育系统宣讲团,讲课做到“四个不计较”、“两个不要”,即不计较路途远近、不计较人数多少、不计较时间早晚、不计较会场条件;不要车接送、不要分文报酬。近十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有数九三伏,他带领的宣讲团始终坚持进班级与师生零距离接触,坚持常年给未成年人讲理想、讲信念、讲传统、讲形势、讲法律、讲文明、讲道德、讲纪律,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有一年冬天,教育系统宣讲团应邀到一所学校宣讲,该校距城区有五、六里地,可那天偏偏下起了鹅毛大雪。宣讲团有的同志说:“天冬地滑,要不咱们改天再去。”可张更生说:“人而不信,不知其可。跟人家说定的事不能自食其言。我们不说到做到,如何给孩子们树立榜样?”于是,六个平均年龄七十岁的老人,相互搀扶,顶风冒雪去了这所学校。当他们出现在师生们的面前时,全校师生们都被他们这种不畏艰辛、一诺千金的精神所打动,他们当天的宣讲,同学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会场掌声如雷。

在给未成年人宣讲时,张更生发现尽管宣讲团的老教师们苦口婆心地讲,讲的口干舌燥,由于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特性,台下总是有人交头接耳或瞌睡打盹。宣讲也要创新,要想方设法调动青少年的听讲积极性,张更生萌发了创新宣讲的念头,他想到了霍州快板书,想到了乐器演奏,想到了歌曲演唱,想到了诗歌朗诵……他想我们关工委搞宣传,何不也像民间艺术团那样,形式多样化,内容生动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在他的发动下,宣讲团成员自告奋勇,老教师张兴宇器乐演奏、成育红老师的诗歌朗诵、关鸿发老师的快板书……就这样,这支“夕阳红”的宣讲团,这支吹拉弹唱的宣讲团,这支关爱未成年、弘扬正气、育人成才的宣讲团便活跃在霍州市的城乡、学校、社区,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很受欢迎,让广大青少年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张更生为了宣讲团可没少操心,每次宣讲前,他总是先行一步,为宣讲团准备必要的宣传材料,为宣讲团四处寻找求借道具,提前到各学校或社区负责联系,可以说是忙的不可开交。由于过度疲劳,每次回到家里,他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疼得他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子,老伴心疼地说:“我不是不让你发挥余热,不是不让你干公家的事,但是你也不能把身体搞垮。”然而张更生却说:“宋代陆游说过:壮心未与年俱老。只要我还能走动,就要把宣讲坚持下去。”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张更生每年对国家教育部关工委部署的“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认识有高度,措施有力度,工作有深度,开展有特色。书画展览、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知识抢答、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年的主题教育活动高潮迭起,成效显著。霍州市的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三年荣获省、市组织奖。张更生带领的教育系统关工委荣获国家“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困难学子的排忧人

关心下一代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困生实施困难帮助,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张更生对学困生的帮助做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帮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克服悲观,树立信心。张更生经常去学校进乡村调查和访问困难学子。近年来,他走访困难学子达一百多人,通过访问和谈心,解除了这些困难学子自悲和自弃的心绪;二是帮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成学业。张更生每年都积极参与各种资助贫困学子的捐助活动,在每年的霍州市爱心助学大会上,都会看到花白头发,精神矍铄的他拿着几百块钱郑重投入捐款箱。同时,他还经常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施长期帮扶,高昇就是这些“困难生”中的典型代表。一个偶尔的机会,张更生听说三教乡高王庄一个叫高昇的初中生因家里贫穷,姐弟三人都在上学,家里人决定让他们放弃学业的消息。张更生立刻联系学校校长马上跑到高昇家里,耐心说服了他的父亲,使他的父亲打消了不让孩子们上学的念头,并拿出平时积攒下的二千元钱,留给孩子们上学用。随后张更生回到城里,多方联系,为他父亲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同时,张更生经常利用节假日去高昇家,给他送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和高昇姐弟三谈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教他们学习方法,用一点一滴的耐心启发帮助他们学习。在张更生的热心帮助下,高昇和他的姐姐、弟弟顺利地读完了初中、高中。他姐姐考到晋中师专。高昇考入了大连理工学院。高昇上大学临走之前,张更生又拿出一千元,解了高昇家里因凑不够高昂学费的燃眉之急。如今高昇姐弟都已参加工作,在张更生的精神感召下,他们也加入了爱心助学的大潮中,积极帮助和他们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

家长学校的创办者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张更生深深懂得家是一个人成长旅程的起始,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家也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很多时候,问题虽然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但病根往往在于家长的日常教育,孩子身上可折射出家长的影子。为此,张更生决定在全市各校创办家长学校。为了办好家长学校,他极力争取市领导和教育局领导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把家庭教育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他深入基层,走遍全市12个乡镇,督促、指导办好家长学校。2003年,霍州市第一所家长学校在大张镇一中挂牌成立。在开学典礼上,张更生为家长朋友们讲了开学第一课,他说,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会给孩子们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而伴随其一生。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家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家长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要积极创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帮助引导家长改变了一些家庭教育的误区。一位家长结合本人管教孩子的实例,动情地说:“过去我对孩子要么是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要么是拳脚相加,粗暴打骂,根本不懂得科学教育孩子。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以后我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有了大张镇一中家长学校的成功经验,全市家长学校遍地开花,成果丰硕。

为了让家长学校真正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张更生带头编写了家长学校适用教材。他和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同志们以及家长学校的老师们一道,通过讲授知识、播放光盘、展示图片、交流谈心等,使全市广大家长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家长学校成了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共同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在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几年来,张更生和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同志们一道举办家庭教育讲座300余场,帮助家长朋友们确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更生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位人民公仆的人格魅力影响大家、感染大家。他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书写了他的不老人生,展示了一位八旬老人那种“夕阳无限好,无畏近黄昏”的精神风貌。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路途中,张更生忙碌着、快乐着、幸福着……薛忠虎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