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荀金花:抢救传统文化瑰宝 一刻不容我缓

2015-11-26 11:35: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古稀老人和她的民间故事

——荀金花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小记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23日晚,冒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又一次来到了尧都区警苑小区,敲开了73岁老人荀金花的门。灯下,她戴着老花镜,伏案在一摞摞书稿中,其中有已经成书的《荀金花民间故事选》,还有还是文本的《民间趣话》,以及这些年来她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荀金花的女儿笑着对我说:“你来的正是时候,赶快劝劝老太太,老太太每天晚上写东西熬夜……”老太太收起慈祥的笑容板着脸对女儿说:“俗话说,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我今年73岁了,再不把这些民间故事整理出来,万一带到棺材里去,怎么办?”

荀金花在整理民间故事。

   

    荀金花祖籍霍州,1942年她出生在霍州市李曹镇一个叫源头的村子里。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她说:“那时候呀,没有电脑、没有电视,也没有你们玩的微信,晚上,大人们收了工,一家人围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就是讲民间故事,讲到关键处,不防煤油灯爆一个灯花,把孩子们吓得打一个激灵。”至今,她还记得:妈妈讲的《两个孝子的故事》、叔父讲的《扫帚精和麻丝精的故事》、姑姑讲的《周仓盘刀》等优美的民间故事。

    到了念书识字的年龄,她背着书包进了学堂,立即就被课本里的知识迷住了,因此每每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在学校,她唯一和一个男孩子打过一次架,就是为了争一本故事书看。后来,她考上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在铁路部门上了3个月的班,就遇到了“62压”的政策,回乡务农。21岁那一年,她出嫁。新媳妇整天钻在新房里,不是挑花绣叶,而是捧着一本本的书看。婆婆颠着小脚走进来问:“你看的啥书呢?”她低声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婆婆闻言声色大变:“你一个女人家,你炼什么钢铁呢?”有一次炒菜,她错把碱面当成了咸盐,气得公公大发雷霆;还有一次裁衣服,她心里想着《女驸马》的故事情节,竟然多裁了一只袖子出来,气得婆婆对着丈夫大喊大叫:“快管管你那倒灶鬼婆娘,整天介看书,那能顶吃呀还是能顶喝呢?”

    再后来,孩子们一个个相继出生了,4个孩子的吃喝撒拉睡忙得她焦头烂额,她只好把她的书放到高高的柜子顶上去了,再腾不出时间去翻腾了。

   

    天天围着锅台转,整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像做了一个梦,孩子们都大了,姑娘出嫁了,儿子也娶媳妇了,孙子外孙子也考上大学了。荀金花对自己说,可以松口气了。闲了的时候躺在床上,儿时的那些民间传说就在脑海里萦绕着,她想起叔父讲的《扫帚精和麻丝精的故事》,妈妈讲的《两个孝子的故事》,姑姑讲的《周仓盘刀》……

    荀金花说,小时候听故事是听热闹,现在老了,慢慢寻思,其实这些民间故事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她还把自己知道的故事都寻思了一遍,发现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思想,不是讲孝道,就是讲善有善报或者勤劳致富的,她想这些民间故事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果自己哪一天“拜拜”了,这些瑰宝岂不是失传了吗?

    怎么办呢,只有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才能留给后人。说干就干,荀金花从床上爬起来找了一个本子就写了起来,年轻时学的那些文化现在派上了用场,她一口气整理写出来一二十个。看她每天晚上都写到一两点,儿女们不愿意了,他们说:“老老的了干什么呢?身体才是第一,不知道吗?”荀金花抿着嘴偷偷地乐了,年轻的时候,拉扯孩子累得没个喘气的机会。如今,孩子们都大了,自己每天除了吃喝就是闲着,如果不把这些故事写出来,那不是浪费生命吗?

   

    说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凭着记忆整理出来一部分民间故事,还有一部分整理中出现了“断章”,前后衔接不起来,怎么办呢,她只好走出去寻访,坐上公共汽车去故事流传的地方找老年人询问。在搜集《南高刘家的元宝跑到亢家豁子里》这一民间传说时,她影影绰绰记得叔父讲过这个故事,只是故事中的几个细节她衔接不上来,就为了这几个细节,她坐着公交车跑到襄汾南高刘家打听过这件事,在南高刘家已经变卖过的深宅大院前,老人们坐在门墩上悠闲地晒着太阳,她就和那些老人们聊啊聊,终于把那些细节衔接起来了。

    还有一次,她去霍州一个偏僻的山旮旯里寻访一个民间故事,没想到知道这个传说的老人已经去世了。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偏偏又误了最后一班公交车,一个人行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天一阵阵黑下来,恐惧不由得袭上心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暮色苍茫的时候,她搭上了一趟顺车,好心的司机问她:“老人家,一个人跑到这山里干啥呢?”当她回答自己是去寻访失传的民间故事的时候,司机不解地看着她,半晌才说:“你不好好地在家呆着,跑出来找什么故事呢找?万一磕着摔着,不是给儿女们找下麻烦了。”她只好无奈地点点头,苦笑着回答:“不跑了,不给儿女们找麻烦。”在她的努力下,《算卦与挂蒜》《俊闺女大脚板》《金角玉印的故事》等58篇民间故事跃然纸上,汇集成册,抚摸着那淡黄色的封面,70余岁的荀金花很有成就感。

    荀金花说,下一步的工作很紧张,得抓紧时间回一趟霍州,找见一个叫白家坡的村庄,寻访《晒太阳龟》的传说和搜集整理《秦王李世民和霍州》的传说。她说,这些民间传说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