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多年来,她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人格与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美,用善良、热情和贴心的司法服务谱写了一曲曲务实创新的动人篇章,展现了新时期妇女的巾帼风采。她就是洪洞县人民法院甘亭法庭庭长田亚欣。
群众的愿望,就是工作的号角
今年5月的一天,甘亭镇当地的一名原告张某来到法庭,说被告把他家的排水渠给堵了,此事已经当地村委和政府多次协调,却未能得到解决。“儿子马上就要结婚了,办喜事时水还无法排走,会让众人笑话的。我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向法庭求助。”看着焦急的原告,田亚欣决定:特事简快,急事快办。她很快到实地查看了解,得知被告堵塞排水渠的主要原因是:原告的排水对其房屋后墙造成了损坏。田亚欣说:“我们一定同时为被告解决这个问题,绝不会因被告没起诉就无视被告的合法权益。”田亚欣的话一下子感动了被告,被告说:“田庭长,就凭你这句话,我们听你的,你说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找到了突破口,田亚欣又给原告做工作,希望原告站在被告的立场上思考。就这样,通过她公正的调解,双方在互谅互让中达成了共识,原、被告共同分担了排水渠的铺设和对被告后墙的维护。邻里间的纠纷化解了,大家握手言和了。
田亚欣这种不拘泥于原告诉请的办案风格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洪洞电视台的“法眼”栏目还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教育和影响了许多群众。
群众的需要,就是工作的方向
为了辖区的和谐与稳定,田亚欣从没有因为不是案子而找理由推脱、搪塞过,她始终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心上事,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
今年7月,甘亭镇北杜村的村委会主任找到田亚欣,说村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丈夫去世一年多,有三个儿子,可是老人的赡养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老人不愿意起诉,生怕一打官司,既让儿子们丢脸,又惹媳妇们不高兴。村干部没办法了,只好找田亚欣帮忙。一听此事,田亚欣着急了。善良的她不顾劳累,毅然赶到村里,进行诉前调解。
田亚欣看到的是一位身体瘦弱、说话颤巍巍的老人。老人在讲述自己的平时生活和必要开支时,言语中处处替他的儿子们着想。田亚欣的眼睛湿润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娘,你放心,我也是你的孩子,这件事我一定帮你处理好。”
原来,老人的几个儿子平时互不沟通,在赡养老人的事情上,出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面对老人的子女,她谈及了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老人到现在不但没怪他们,还处处为他们着想、开脱,作为子女的不仅要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更要为下一代做好表率,千万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重演。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贴着当事人的心去做思想工作。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老人重新享受到了天伦之乐,不孝之子也在她的真情感召下幡然悔悟。
群众的困难,就是工作的动力
在田亚欣主办的一起离婚案件中,原、被告均同意离婚,但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双方达不成共识。原因是被告平时在家务农,传统观念比较严重,认为男孩就应该自己抚养,让女人抚养相当于把祖上的根断了,所以坚决要求抚养孩子。而原告认为孩子现在北京她打工的企业附近上学已多年,让她抚养,孩子能接受较好的教育,并且她的经济收入也很稳定,所以也要求抚养孩子。鉴于双方的实际情况,田亚欣认为,为了更有利于孩子安心学习和生活,以不改变目前孩子的生活环境为佳。她多次与被告进行交谈,希望他能打破传统观念,多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在与被告真诚地交谈后,被告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希望见见孩子,看孩子过得到底怎样。二是要听听孩子的意见,到底愿意和谁一起生活。可孩子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上学,让他回来不可能,原告去接往返一趟费钱又费时,这可怎么办?情急之下,田亚欣想到了互联网上的QQ,何不尝试运用网络呢?为此,她利用中午孩子放学回家的时间,在邻居家上网同他父亲相见,父子俩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交谈,消除了被告的顾虑,满足了他的亲情沟通。最后,被告终于抹着眼泪表示放弃抚养孩子的请求。田亚欣的做法,开创了我市网上远程视频开庭的先例,市中院、省高院法院网、山西法制网等网站给予了报道,并受到了省高院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贴心司法”,让法律温暖起来
今年1月19日,原告苏某起诉被告王某、田某(田某系王某的妻子),要求立即支付其货款及借款14万余元。经电话联系,二被告声称在外打工,拒绝到庭,后来根据原告提供的信息,在村委民调的协助下,才敲开了被告家紧锁的大门,面对突如其来的法院工作人员,被告田某满脸惊恐,极度紧张与尴尬。为了缓和气氛,田亚欣先和她拉起了家常。田某叙述了她与丈夫开猪场赔钱的事及家中的近况,说现在自己也被要债的逼得整天东躲西藏,要不是为了照顾两个上中学的孩子,她也要外出打工,并与丈夫离婚,摆脱这种压抑的生活。眼前的一幕幕深深地触动了田亚欣,她安慰田某说:“只要肯干,跌倒了、失败了不怕,怕的是不敢再站起来。你们还很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就是希望。你丈夫是投资办厂才欠的钱,是干正事,又不是赌博输的钱,所以要理解他,也要相信法院不会因欠债而让一个家庭破碎。今后,你要好好供孩子上学,用知识改变下一代的命运。”一句句发自肺腑、暖人心的话让田某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她爽快答应给丈夫转达法官的意思,并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
距离春节还有四天的时候,在外打工的被告王某主动来到法院。原、被告达成了一份被告力所能及的还款协议,原告还放弃了部分借款利息作为对被告家庭的援助。从此,被告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颠沛流离的生活了,终于可以安心在家过一个祥和年了……
时光飞逝,岁月流淌。如今的田亚欣仍然每天重复着开庭、下乡、调解等平凡的事情,仍旧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打理着千家万户的难理之事。正是因为有着对群众的悲悯情怀和赤子之心,田亚欣始终将老百姓的利益高高地举过头顶,也敦促她不断奋进、不辞辛劳,将全部心血献给司法事业。
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