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孙林峰:我是一把火炬 为孩子们明天点燃

2015-12-03 10:38: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老树春深更护花

——古县关工委主任孙林峰关心救助

    临汾新闻网讯 2011年5月,66岁的古县人大原主任孙林峰担任了县关工委主任。还没有来得及进校园感受孩子们花朵般可爱的笑脸,便遇到接二连三的贫困生及家长的求助困扰。那些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求助学生、家长无奈的面孔在眼前如电影般一幕幕闪过。他决心先下基层走一走、访一访。

    农历11月初,寒风飕飕,雪花飘飘,当大多数人正蜗居在家里取暖时,他却带领关工委一班人踏着冰雪走上了家访调研之路。在岳阳镇辛庄村,他访到一名叫侯帅帅的孩子,父亲在一起车祸中丧生,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不堪打击的母亲选择了离家出走,年迈的爷爷奶奶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无力支撑这个破碎的家。

    小帅帅眼看就要失学了,喜爱读书的他生怕失去了这样的学习机会,眼泪吧嗒吧嗒直往下掉。面对孩子的困境,孙林峰忍不住也红了眼圈,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递给了帅帅的爷爷。帅帅的奶奶感动得边擦眼泪边说:“我娃上学有指望了,您真是大好人呀。”救救孩子!这些让人揪心的孩子,如此牵动着孙林峰的心。第二天,他召集关工委办公会议,安排部署救助贫困儿童的有关事宜。

    2012年春节刚过,大地冰封,春寒料峭。在孙林峰的带领下,关工委一班人分头进村入户进行调查。在旧县镇并候村,孙林峰了解到有一个四口之家,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一人照顾家中三口人,由于两个女孩较小,父亲下地干活时怕母亲犯病会掐死或打死孩子,只得把她们锁在箱子里。两个女孩在箱子里长大,村子里的人都管她们叫“箱箱”,由于家境贫困,大箱箱到12岁还未上学。孙林峰又走访石壁乡贾村郭建平一家,由于主人患有高度近视,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平时只能和妻子打理自家的几亩薄地来维持生计,家里的房子十分简陋,常常是外边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最醒目的便是贴满正面墙的两个孩子的奖状。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这样困难的条件,却培养出两个出色的孩子。大儿子今年中考取得了601分的好成绩,小儿子期末考试几近满分。每逢星期日、节假日,两个孩子拾柴打草,暑假北上南下到北京、郑州打工,挣上学的生活开支。即便是这样,他们仍然面临辍学的厄运……对贫困儿童的爱心,对事业的热心,彰显着孙林峰的信仰、品德和精神。在他心中一直装着要发展教育事业、要关爱贫困儿童、不让一个贫困儿童失学的坚定信念,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仅靠几个企业老板的资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并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补社会所缺,这是关工委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经过深思熟虑,孙林峰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立一个全县爱心助学基金会,让财政补一点、机关干部捐一点、厂矿企业集一点,来解决失亲失学失管贫困儿童上学的困难。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古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经县委研究,爱心助学基金会由关工委牵头组织实施,把每年的7月份定为爱心助学募捐月,8月份为爱心助学基金发放月。三年来,在孙林峰的具体组织实施下,集资募捐206万元,发放56万元,资助中小学生697人,挽救了一棵棵濒临失学的幼苗,赢得社会的一致赞誉。

    “您太累了,孙主任。”干部群众如此劝阻。“多休息吧,退休了还管那么多事干嘛。”妻子孩子心疼他。为了不让他再这样辛苦,老伴故意把接孙子的事托付给他,以阻挠他多管闲事,没想到他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可是后来上小学的孙子却不高兴了,因为爷爷不仅管着他,不让他乱吃零食、要讲礼貌、遵守交通规则、不浪费粮食等等,还在校门口俨然当起了校外辅导员,教育起了别的孩子。家人觉得孙林峰关心教育下一代已经痴迷了。

    原来,孙林峰在学校门口发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些孩子太娇惯,对大人不尊重,有的乱窜马路,有的乱扔馒头,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

    看到这些他心里很着急。他想,资助贫困儿童可以解决身贫,却解决不了德贫;资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智助才能解决心贫,才能治本,才能管一生。于是,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又摆上他的议事日程。

    有了想法,就能找到办法。又一个爱心计划在孙林峰的头脑中酝酿成熟了。在他的倡议下,县关工委和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育局联合发文,在全县中小学已经开展的“中华魂”读书活动中增加《弟子规》诵读一项,并抽调二十多名老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深入到各校进行讲解,教会孩子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县关工委还配发生动有趣的故事读本,让小读者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活动开展后,很快在各学校掀起热潮,孩子们诵读经典、开主题班会、进行文明礼仪比赛、争做勤俭节约小公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的身上一点点儿地打上了烙印。

    莎士比亚说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年近古稀的孙林峰从退休担任关工委主任以来,每天都这样忙碌着,停不下奋斗的脚步。他说:“看着一个个贫困学子,踏进中学、大学门槛,圆了自己的梦,走向社会,成长成才,我就有了另外的一种自豪感。”如今,爱心助学基金会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如何搞好跟踪服务,如何唤起社会更多的人都来关心下一代?孙林峰又在思索着、忙碌着。王学亮 王建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