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手握笔杆与手握锄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冯建宁为这样的生活转变而乐此不疲。
5年前,冯建宁还只是山西电视台的一名实习生,每天琢磨着如何写稿,有时候还会跟着电视台的节目组去外地拍摄纪录片。在同学们看来,刚毕业就能拥有在省台实习的工作机会,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但是,冯建宁却并不这样认为,心底的不安分正在慢慢地膨胀……
从心起航 走上创业之路
用冯建宁的话说,他一直都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当同学们还在羡慕他有一份好工作时,他却毅然辞职,回大宁农村当起了农民,准备开启他的农业之路。
“在电视台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家里长子,冯建宁想得更远,挣的工资虽然够自己花,但多余的存款一点都没有,以后我还要照顾父亲、娶妻生子,用钱的地方太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冯建宁决定创业,要在老家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或许,冯建宁的这个想法有点疯狂,但他却认为“人不疯难成魔”。
“我从山里来,还是要回到山里去。”怀揣着青山绿水和硕果累累的美好蓝图,2011年,冯建宁放弃了临汾的事业和出国拍摄纪录片的机会,和父亲回到了大宁县太古乡坦达村发展自家百余亩的核桃园。
回村后的冯建宁凭借自己的满腔热情,打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可是与锄头打交道远比握笔杆复杂的多。对于从小就在核桃园帮父亲打下手的冯建宁来说,种植核桃应该轻车熟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以前跟父亲干活,只是为了挣点劳务费,并没有真的用心去学。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视如自己的孩子,处处都呵护有加,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冯建宁坦言。
躲得了人祸,却避不过天灾
对核桃树没有管理经验的冯建宁,起初也只是学着村里人的模样:一年锄三次草,施一次肥,旱涝晾晒全由天定,甚至把核桃的产量全归结到树龄上。
一年之后,冯建宁所管理的核桃园不但没有增收,反而减产了。“第一年由于施肥量没有把握好,烧死了不少树;修剪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五年的树被我修建的连三年的树都不如;而且,锄草的时候因为心太急,也错伤了不少。”
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但冯建宁并没有气馁。他开始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在网络上查相关资料。回乡发展农业的几年间,不管省里、市里、还是县里组织的农业培训,他从没误过。
2013年,即将娶妻的冯建宁更是干劲十足。看着1500棵核桃树开满了花,心想定会迎来他的第一个丰收年,可正值核桃树开花结果之时却碰到了霜冻,大面积的核桃花受冻。受冻的结果就是当年核桃树不会再有果实了。
一次霜冻并没有把冯建宁打倒,但一心想挣钱的想法使得他“病急乱投医”。当得知种植菊花可以赚钱后,为了弥补损失,冯建宁向亲戚借了五万元种植菊花。
原指着十亩秋菊能帮家里渡过难关,但造化弄人,那年的四月份又碰上了大旱,买好的一万株菊花苗却无法进行栽种。为了让菊花苗都活下去,冯建宁和年迈的父亲每天都要开着三轮前往三十里外的村庄拉水浇灌。可水源太远,每往返一趟需要三个小时。就这样持续了半个月的拉水浇苗,一万株菊花苗还是抗不过天旱,枯死了一半。种植菊花求发展宣告失败,借下的五万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接二连三的“天灾”后,让原本就手头拮据的冯建宁更加囊中羞涩。握着一摞子的外债账单,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和马上就要过门的妻子,冯建宁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知难而进,迎来第一个春天
那一年,冯建宁在学习农业知识之余开始不断地学习政策。唯有抱团、合作才能立足发展。经过他的不断努力,2013年5月,由全村103户、千余口农民组成的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宁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全社耕地面积达2400余亩,主营核桃和苹果。
合作社的成立激起了冯建宁的斗志,让他更加专注于农业。经历过接二连三的挫折,同年10月份,冯建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收获了幸福。
经历了天灾后,冯建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一次与妻子偶然的聊天中,他说起了之前每年收核桃时,常常遇到松鼠“偷”核桃的现象,如果能攻克这一难题,核桃产量就能得到保障。妻子随口说了一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迎难而上,你不妨试着发明一种器具,不仅能解决自家的问题,还能让村民受益。”
妻子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冯建宁的创业梦。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又开始了探寻之路。三个月的时间里冯建宁走了十多个省份,一次次地让对方寄送实验材料,通过无数次的试验,2014年3月,能预防松鼠上树的“试验品”终于诞生了,他申请的国家专利也通过了。
松鼠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对果农影响最大的还是水源问题。在山区人喝水都是难题,更别说农业用水了。
为了让果园都通上水源,冯建宁和父亲还有社员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深山找水源、看路线,汗水洒遍了整个山林,原本没有路的地方也被他们走成了羊肠小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9月份,由冯建宁所属的合作社牵头,县水利局实施的引水上垣工程全部竣工,不仅解决了全村100余户果农的灌溉,也满足了邻村300亩核桃园的用水需求。
2015年,对于冯建宁来说无疑是个丰收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还清了之前的20余万欠款。同时,科学的农业管理,核桃园更是大丰收。
10月底,冯建宁作为临汾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带着自己的专利产品和优质核桃产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他的出现无疑成了展销会的一个亮点,不仅核桃瞬间被“尝光”,其专利产品更是受到了参会人员青睐。
记者 王隰斌 杨杰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