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承诺:
儿子,妈妈愿意背你一辈子
临汾新闻网讯 临纺生活区的闲置公房里住着一对特殊的母子,已到花甲之年的张燕平扛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与苦难,二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儿子陈文彬。
人是脆弱的,母亲是坚强的。张燕平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儿子的未来。她用一生践行着爱的誓言,她甘愿当儿子一辈子的“拐杖”,让儿子在自己的背上慢慢长大、渐渐变老……
“我不会放弃儿子的”
张燕平与儿子的家只有10平米大,除了一张床、一张电脑桌、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机外,再无其他值钱的物品。这里阴暗潮湿,居住条件恶劣。如果不是生活的变故,或许他们早已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享受着应有的天伦之乐。
1989年,陈文彬的降生为张燕平夫妇增添了不少欢乐。他们将儿子捧在手掌心,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的每一步成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幸正悄悄地笼罩着这个幸福的家庭。当陈文彬5岁时,他的身体突然出现了异样,经常性的两脚一软便趴倒在地。即使他每天服食钙片,这个怪异的症状也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长到8岁时,陈文彬再一次摔倒,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全身的骨骼都变得松软无力。这一次,他被医院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而这种病是全球至今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之一,也就是说没有治愈的可能,很可能在若干年后因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原因死亡。从那一天起,他永远地丧失了行走与奔跑的权利。
看着儿子一次次挣扎着想起身,却又一次次地失败,张燕平既难过又痛苦,她在儿子面前总是强打起精神。可是,每当儿子熟睡时,她却有着流不尽的泪。她默默地想:“我不会放弃儿子,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好好养着他。”
“我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为了帮助儿子减轻些痛苦,张燕平夫妇开始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他们先后去了太原、石家庄、上海、北京等地,只要听说哪个医院能瞧这个病,他们都愿意试一试。虽然次次都是失望而归,但他们依然充满希望,盼着奇迹发生。
“就这样断断续续好几年,大医院看过,偏方也用过,孩子却没有转好的迹象。”张燕平说,他们想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她的丈夫陈永海本是临纺的一名工人,文化程度也不高。为了儿子,他豁出去了,不仅买来许多医学书,陈永海还自学中医为儿子看病。拿自己当“试验田”,学了针灸先在自己身上试针,配了中药先自己试喝。
老天似乎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灾难再一次降临。2004年,一场重病夺去了陈永海年轻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令张燕平顿时眼前一黑,未来的日子就如同深不见底的黑洞,让她看不到一丝光亮。可是,她必须振作起来,她要跟儿子相依为命,努力把日子过下去。
“我愿意背着儿子一辈子”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陈文彬在母亲的背上度过了这段短暂的学生时光。每天天不亮,张燕平就打来一盆清水,为儿子洗涮、穿衣服。当一切就绪,她还要背着儿子去上学。学校里常常能看见这样一幅画面,儿子在教室里学习,母亲就在教室外守着。每当下课时,她就背着儿子去操场活动,或是帮助儿子去厕所。
“文彬上初中以后,他们班级原本在三楼,我背着他上上下下确实有些吃力。校长得知后,特意将他们班整体搬到了一楼,帮我解决了一道难题。”对于帮助过他们的人,张燕平一直铭记于心。只是随着年纪渐渐增大,陈文彬无法面对同学或同情,或嘲笑,或惊奇的目光,也无法克服该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的尴尬,他无奈又不舍地选择了退学。
“文彬生病以后,就没有上过一节体育课。他喜欢读书,喜欢学校的氛围。但他长大了,心思重了。我带他去男厕所不合适,去女厕所也不合适。”提到这件事,张燕平满是内疚,我担心他老窝在家里也不是事儿,就经常推着他四处转转。文彬对我也更为依赖,我一刻都不能离开他。只要我还有力气,我愿意背着文彬一辈子。”
“以后,谁来照顾我的儿子?”
每一次帮儿子翻好身之后张燕平都会帮儿子做一些肢体按摩
如今,陈文彬已经长成了1.76米高的大小伙子,体重更高达200斤。而张燕平只有1.6米高,110多斤重。面对如此悬殊的体型差距,她咬紧牙关,依然背着儿子完成翻身、上床、下床、锻炼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使得儿子卧床这么多年来没有生过一次褥疮。在常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成年男子都难以完成的“体力活儿”,一个瘦小的花甲老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其实,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陈文彬凡事都需要他人料理,张燕平便寸步不离地守身边。其实,她的身体早在多年前就出现了危机信号。“孩子需要我,我也没法工作,这些年的生活一直靠低保撑着。2002年时,我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但一直拖到了2009年才做了手术。之后,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大好,最近又查出了胆结石。医生让我尽快动手术,可孩子谁管呢?”张燕平慈爱地看着陈文彬,说起不久前刚刚经历的惊魂一夜。
那天半夜,张燕平被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惊醒,她看着儿子半天喘不过气,脸被憋得通红。她不由紧张万分,颤抖着双手去拨打急救电话,可由于过度紧张,那三个数字怎么也拨不对。她急急忙忙找来甘草片,让陈文彬含在嘴里,并不断地帮他顺气。终于,卡在陈文彬嗓子眼的浓痰出来了,脸色慢慢恢复正常。张燕平偷偷抹着眼泪,庆幸儿子又闯过了鬼门关。
正是大好年纪,陈文彬本该自由翱翔,不幸地是他被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只能停留在妈妈的背上。幸运地是他有一位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永远用爱激励着前行。陈文彬经常在网络上搜索有关“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信息,他渴望着有一天,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到时候,他要像妈妈照顾自己那样去照顾妈妈,再也不让妈妈受苦。
“如果有一天,我先走了,我的儿子怎么办?”张燕平惧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担心儿子无依无靠。有时,她会痛苦地设想未来:假如自己动不了,有谁能照顾可怜的儿子;假如儿子先走一步,她又如何能承受失子之痛?
记者 李静 杨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