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蒲城镇党委书记刘俊绒:情系百姓解万难

2016-04-01 10:38: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二十载似水流年,她用真心为群众打开心锁;二十载风华不再,她用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二十载风雨兼程,她用进取与群众共同发展。她对群众有着最深的爱,她对基层有着最深的情。她就是蒲县蒲城镇党委书记刘俊绒。

  刘俊绒1971年出生,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至今在乡镇工作20余年,先后担任太林乡副乡长、古县乡乡长、红道乡党委书记等职务,2012年任蒲县蒲城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党委干部,刘俊绒始终脚踏实地、心系群众,抓班子、带队伍,调产业、促发展,带领镇村干部攻坚克难,为蒲城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挑重担 面对困难勇作为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刘俊绒都迎难而上。蒲城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工业不如县东,农业不如县西,有很多工作不好开展,难度较大,城郊村的征地拆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比较复杂。有亲友说,你一个女同志,上有老下有小,蒲城这么复杂,你万一拿不下来,会把以往的成绩全都抹杀,你还是跟组织说说,换个单位吧。她说,工作总得有人干,组织信任我,我就不能推卸责任,父母可以交由哥姐照顾,孩子大了,应该自己照顾自己,我能脱开身,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多么简单的回答,情真意切,感人肺腑。2012年6月,刘俊绒担任蒲城镇党委书记。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她必须面对更多任务和挑战,但她无惧无畏。

  谋发展 围绕重心抓落实

  刘俊绒调查和了解蒲城镇发展现状,以此确定了蒲城工作的重心——保稳定、调结构、促发展,并围绕这一重心狠抓落实。

  针对该镇城市建设发展快、拆迁补偿问题多的情况,她亲自挂帅,镇村干部“一体化”运作,接待群众“一站式”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插到底,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对一些缠访闹访的群众,她亲自协调,上门走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五次,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体贴打动上访群众,有效化解诸多矛盾,既赢得了群众的爱戴,也维护了蒲城的和谐。

  针对农业增收问题,她带领镇村干部结合实际、抢抓机遇,抓住全县“两个十万亩”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核桃和马铃薯两大产业规模化发展。一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种核桃不能当年见效,就产生抵触情绪,她便三管齐下,一方面动员发动,引导群众看长远效益,另一方面多方咨询考察,引进谷子化控间苗技术,确保种植核桃的同时不减少亩产收入,同时组织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协调县乡村三级干部包片负责,持续加强核桃管护。眼前收入不减少,长远利益有盼头,核桃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全镇共栽植核桃7500余亩,150000余株,农民收入年增涨10%以上。看着压弯了枝头的核桃,摸着口袋里日渐增厚的票子,村民高兴地说,现在一亩地收入1000元,再过两年就是3000元至5000元,我们的收入比城里人高呀。

  针对镇村统筹发展问题,她始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一是抓服务城市建设,确保鹿城山水小区、保障性住房、苗木实验示范基地、蒲红路改造、霍永高速连接线、临吉高速连接线、锦绣新区建设、河西村大桥等重点工程顺利建设。二是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古坡远景新型建材厂、万鑫丰混凝土加块厂等环保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茹家坪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等土地整理开发工程顺利完工,前洼-河西村水泥沙砾路工程、曹家庄-薛关南沟道路改造、枣林大桥、前腰、车店等安全饮水工程投入使用……

  做表率 身体力行当先锋

  刘俊绒常说,一个干部、一名党员,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身份,只有带着责任、牢记使命,才会时刻把工作放在心上,把群众放在心上。工作中,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约束,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言行定位人生的坐标。

  2013年清明节后,紧张的护林防火工作刚告一段落,刘俊绒便带领镇村组干部到茹家坪学习核桃种植技术,返程路上忽然大雨骤降,泥泞的山路变得异常危险,她镇定自若,逐一安排大家安全返回,而自己却因雨大路滑车辆被困半坡,最后不得不步行下山,浑身湿透,依然面带笑容,在场的村民和干部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在刘俊绒为班长的镇党委、政府领导下,蒲城镇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镇容镇貌日新月异。在众多成绩面前刘俊绒从没有放松,她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点份内的工作。我深知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以工作的实绩回报人民,竭诚奉献为党旗增辉。”(贾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