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安丽丽:根植农村 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2016-05-06 09:48: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扎根农村 做百姓贴心人

——记安泽县府城镇大黄村“第一书记”安丽丽

  临汾新闻网讯 风采录(八)

  安泽县府城镇大黄村位于安泽县城以北,沁河以东,距离县城15公里。耕地面积2200亩,66户208口人,农民收入主要为种玉米和外出打工。

  安丽丽,女,1979年出生。2011年5月任马壁乡人民政府副乡长,2013年7月任文物旅游局副主任科员,2015年8月出任府城镇大黄村“第一书记”。

  要想富 先修路

  2015年8月14日,安丽丽肩负上级的重托来到了大黄村。驻村后,她发现村里的路基坏了,出行成了老百姓的一块心病,村里的年轻人买上新车都不舍得往回开,怕把新车弄坏了。

  为了“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安丽丽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修水泥路,目前项目正在招标。安丽丽和村委决定,等项目招标结束正式开工后,便要和村干部进行分工监工。

  变旱地 为水地

  在农田水利方面,将大黄村的旱地变为水浇地,是2016年的一个重大项目。大黄村沿村有一条小河,但没有提水设施,水就白白浪费了。而旱地变水地,就是利用沿村小河里的水,把水提起来,修水坝。旱地变为水浇地,大黄村的种植调产就变得容易了。到时候不仅可以种玉米,还可以种其他蔬菜。

  目前工程的设计图已经出来,项目正在招标。

  项目建成后,安丽丽打算在村里建鱼池,搞垂钓,发展生态旅游。安丽丽认为,扶贫就是要发展村里的特色产业。

  接地气 种土豆

  安丽丽驻村后发现大黄村村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玉米种植简单,村民种上后便可以外出打工,到了收获的季节,再回来收就可以了。但是玉米一年仅种一茬,其他时间土地多数处于荒废状态。2015年玉米的价钱很低,更坚定了安丽丽想要对大黄村农作物进行调产的想法。

  安丽丽在考察了实际情况后,和村委干部一起调查走访,结合大黄村的土质情况,去蒲县选购了两种土豆种子(“克新一号”和“黑金刚”)。这两种土豆亩产最低5000斤,高产可达8000斤。为了让村民放心种植,安丽丽自己在村里包了60多亩地,和村干部一起种植土豆。

  “不能让农民遭受损失,所以我先自己试验一下。如果收成好,收益比玉米高,再进行全村推广。”不能让农民受损失,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安丽丽开始在扶贫工作上越走越远,越做越好。

  土豆的收获季节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安丽丽为了在土豆成熟时销路顺畅,便在网上申请了“一亩田”,开起了网店。据安丽丽介绍,目前很多人有意向购买,经常有客户联系。在“一亩田”上,安丽丽细心观察别人是如何进行销售,土豆的价钱是多少,一点点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销售打基础。土豆收获后,地里还可以种白菜、芥菜,现在有很多人爱吃芥菜,也不愁销路。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收益的最大化,这是安丽丽扶贫工作的一个重点。

  虽然村民现阶段对种植土豆的积极性不高,但安丽丽相信,到了收获的季节,土豆的利润高于玉米,销路好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老百姓最担心的还是怕卖不了钱,切切实实的收益更会坚定他们调产的决心。

  多走访 交朋友

  安丽丽刚上任不久,对村里情况不了解,大事小事忙得团团转,处理事情难免有疏漏,她的表现得不到群众认可,埋怨倒是落了一大筐。夜深人静时她想起妈妈的嘱咐:“不会的问,不懂的学,村里人都很实诚!”于是她想,何不试着和群众多沟通呢?或许能消除与群众之间的误会。

  第二天一大早,安丽丽便去了对她意见最大的根喜大叔家,老人正在做饭,安丽丽便帮他烧火。一边烧火一边和他聊天,聊着聊着就敞开了心扉。当安丽丽提到大家对自己的意见时,根喜大叔笑着说:“大家就是觉得你是从县城来的,又是干部,我们都是乡下人、是老百姓,就会有距离感。”

  为了消除村民口中的距离感,安丽丽专门印制了自己的名片,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对工作的承诺。挨家挨户地走访了一遍,最后她和大家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家遇到什么不懂的政策都会打电话咨询,生活中有困难也会找安丽丽帮忙。心中时常想着群众,心中时常念着百姓,现在的安丽丽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大黄村,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村民尚先荣,老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每天的药费就不是小数目。安丽丽了解情况后,整理了相关资料准备为老人办低保。

  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剩下老人在家留守。大黄村还有很多低保户、五保户,安丽丽计划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再用集体的钱进行精准扶贫。在她看来,仅仅靠政府是不行的,贫困人口多,县上扶持人数也是有限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仅靠别人帮助不行,还是要让村子强大起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不一样的帮扶政策。

  做一名扎根农村、苦干实干的“第一书记”,是安丽丽无悔的选择,她将会为此竭尽全力,奋斗不息,用一颗真诚的心,一片真挚的情,用满腔热忱去带领、去帮助大黄村的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亲民、爱民、为民”的新乐章。

  猎奇 许笑梅 党波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