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耀增和村干部商议对农作物幼苗的管理措施。
临汾新闻网讯 去年8月,岳耀增被大宁县委选派为驻昕水镇吉亭村第一支部书记。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他认真履行五项职责,为全村群众办了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使吉亭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致富热情不断高涨,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研究摸实情
吉亭村地处大宁县中南部河川区,适宜种植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024亩,其中水浇地824亩,主要以种植蔬菜、玉米为主,人均收入2000余元,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岳耀增到任后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三是勤于锻炼。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配合乡党委、政府开展各项农村工作,他每天吃住在村里,协助村委会制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村民们的长远利益出谋划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健全机制聚合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岳耀增深知班子建设的重要性,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先后建立健全了吉亭村“两委”干部工作责任制度、群众评议党员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了村党务工作计划和目标、村委会工作计划、年底需达到的目标,同时,落实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协助开展农村党员培训和村“两委”干部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健全了机制,凝聚了合力。
在平时工作中,他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要求村“两委”干部在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顺利推进全村新农保、新农合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班子成员任务明确,责任清晰,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全村干部、党员群众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步调一致、群策群力,为各项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真心扶贫帮民富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为了让村民因地制宜,尽快脱贫致富,岳耀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破解产业单一难题,带领部分致富积极户赴临汾市土门镇、洪洞县等地实地考察红提葡萄产业,首批6000棵树苗已投入试验田30亩,投入资金1.3万元,还计划组织村民种植冬枣,拓宽致富门路。
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当好农民的勤务员,岳耀增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该村人、畜饮水困难亟待解决,于是他积极找有关领导和干部协商,为村里协调资金3万元,购置3台设备保灌溉,修建水窖保饮水,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灌溉难题;为扩建职业中学协调征地10亩;在元宵节文艺活动中,通过与县文化局沟通,为演出人员解决演出服装60套;并与相关部门协调为村委配备了扩音设备1套,解决了召集村民困难的问题等,目前正在推进引水上塬工程,并计划投资7万余元解决闻喜村57户人的吃水问题。同时,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开设农村图书阅览室,满足了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了群众的身体素质。通过精准扶贫,全村基本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农户都住上了新居,他把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对具备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做到了应扶尽扶,以尽力改善落后面貌,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一年来的驻村实践,岳耀增深有感触地说:“村民们的确需要党员干部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也希望我们能为他们多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只有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促膝畅谈,了解他们的切身困难,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针对性地为他们出谋划策,才能成为他们信得过的贴心人。”(侯耀强)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