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张金谋:只要在岗一天 就要为患者付出一切

2016-06-02 10:44: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张金谋为村民测量血压。

  临汾新闻网讯 在古县旧县镇旧县村的卫生室门前,张金谋骑着一辆旧式摩托刚刚出诊回来。从1974年4月算起,他担任村医已经有42个年头了。42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村民,2012年,旧县村卫生室荣获镇“先进卫生单位”称号;2013年,张金谋荣获全镇“先进村医”称号;今年5月12日,在古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表彰的“好村医”的光荣榜上,他名列榜首。

  上世纪50年代,张金谋出生在古县旧县镇旧县村,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卫生室,村民们有个头疼闹热的,大都靠吃去疼片硬扛着,扛过去就扛过去了,扛不过去的,也就听天由命了。由于交通不便,村里曾经发生过一个高烧就要了人命的悲剧。小小年纪的他,听着家属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医生,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带着这个心愿,1974年4月张金谋到旧县村村卫生室工作,1989年12月取得乡村西医师证,1993年10月又在山西中医业余大学函授班学习并结业。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县卫计局组织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急诊急救、传染病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培训,并积极宣传医改各项政策和规定,按时参加卫生院例会,让自己具备了服务村民的能力。

  从医42年来,张金谋的足迹遍布了辖区5个村民小组的每一户、每一个角落,救治了大量病人,不管在啥时候、啥情况下,他都能做到病人随叫随到。

  去年腊月里的一个深夜,大约凌晨3点来钟,他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号码,是本村村民斤合打来的,斤合在电话里说:“张大夫,我外孙发烧抽风了,你赶快来看看。”他二话没说,急匆匆穿好衣服,背起急救箱就出了门。然而,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白茫茫的大雪,不能骑车,只能步行。村民斤合住在原焦化厂家属区,离他家足有3里地,他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一步一步赶往斤合家。每走一步,脚都陷进雪里,再拔出来就很费劲。他几回摔倒,又几回爬起来,急得额头上直冒汗。好不容易来到斤合家,他就立即投入病情诊断中。斤合的外孙发高烧惊厥抽风、翻白眼,他急忙掐人中穴,给予物理降温,又给其灌肠。经过1个多小时的治疗,孩子恢复正常。但他不放心,留下来继续观察了两个小时,确定孩子安全无恙后,才返回家中,此时已经是早晨七八点钟了。

  在古县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后,他率先在辖区为常住人口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要给村民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就必须上电脑操作,这对于一个年纪偏大的老村医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白天到卫生院找人学习打字,晚上坐在电脑前练习,经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为了早日学会用电脑,他还专门请人到卫生室手把手地教他操作电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全镇第一个学会电脑的村医、全镇第一个开始在电脑上建立健康电子档案的村医。截至目前,他共建立居民档案1693份,建档率96%,电子档案1693份,建档率96%。对于辖区内孕产妇和0-6岁儿童、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病人,他都会定期随访。

  2015年春季,旧县镇卫生院组织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130人在村卫生室免费体检,张金谋觉得这是个做健康宣传的好机会,所以特意在村卫生室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强化居民的预防保健意识。

  对村里的困难户、老病号,张金谋更是关爱有加,经常上门送医送药。今年3月份,旧县镇信用社退休干部武师傅给他打来电话,声音非常急促:“张大夫,我媳妇的右腿和右胳臂不会动了,你赶快来看看。”他接了电话,急忙穿上衣服赶往武师傅家。经过检查初步诊断为“脑梗”。他嘱咐患者不要动,在做了应急处理后,立即与县医院医生取得联系,并陪同患者转诊到该院,帮忙办理好住院手续和相关事宜。半个月后,患者出院了。因当时处理及时基本痊愈,她逢人就说:“那天多亏了张大夫的及时救治,拣回了一条命。”

  “只要在村医的岗位上一天,我就有责任为患者付出一切……”这是张金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不仅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而且依然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