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我市2016年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典型代表掠影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全市离退休干部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的关键之年。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涌现出了许多离退休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先进典型。通过对广大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的大力推广宣传,旨在弘扬正气、凝心聚力、引导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进而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把我市建设成富民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有所为 退休16年满满正能量
——记襄汾县退休干部曹文敏
曹文敏,1941年3月生,襄汾县南辛店乡新民村人,中共党员,2001年1月从文联副主席岗位上退休。退休16年来,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充沛的激情和满满的正能量。
曹文敏是襄汾县出了名的“大孝子”、“老孝星”,还有一个雅号“当代老莱子”。
他对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爱与呵护,平时日常生活尽量让母亲欢心,他不仅行孝,还大力弘扬孝道,被誉为“襄汾讲孝第一人”。
曹文敏退休后任襄汾县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16年时间,先后获得全国老年学优秀论文作者、山西省老年学学术研究工作先进个人、临汾市首届道德楷模提名奖、临汾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临汾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襄汾县模范共产党员、抗震救灾模范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退而不休 以笔当枪创佳绩
——记翼城县退休干部侯桂柱
2015年盛夏,酷热难挡。一位八旬退休干部不顾年老体弱,冒着酷暑,一丝不苟地修改、审阅《抗战记忆》一书的来稿。这位老者,即是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侯桂柱。
侯桂柱以前长期在省、市文联从事编辑、领导工作。1998年退休后,侯桂柱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更加笔耕不辍,在报刊杂志上先后发表了300余篇共计30余万字的稿件。为表彰他积极发挥余热和创作上的优异成就,今年5月23日,翼城县委老干部局、翼城县教科文局、翼城县文联、翼城县作家协会,举办了“深入学习《讲话》暨侯桂柱文学创作成果座谈会”和“侯桂柱文学创作历程展”,受到全县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好评,中共翼城县委授予他“思想宣传工作奉献奖”。
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记曲沃县离退休干部文艺创作组
近年来,曲沃县老干部文艺创作组为曲沃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文化立县战略,致力构建人文景观曲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增强先进文化影响力。小戏《人约黄昏后》《带着妈妈上大学》《特殊的陪嫁》,连续获文化部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群星奖”,奠定了曲沃县全省“小戏之乡”的文化地位。大戏《酸枣岭》参加了“山西省喜迎十八大优秀剧目晋京展演”活动。微电影《责任》《不该播下的种子》获国家最高检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以先进人物事迹为素材,传播社会正能量。以道德模范王英英的故事改编《年轻的后妈》发表于《蒲剧艺术》。以好镇长马健的报道《新官上任》、曲艺《夸夸人民子弟官》被农村业余剧团排练后在乡间广为传演。
以晋文化为主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响应曲沃县委、县政府“构建六区四园一城一场文化旅游新格局”的战略决策,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对唱响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促进中国成语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殚精竭虑为学子 呕心沥血谱华章
——记安泽县退休干部王作廷
在安泽县,人们一提起王作廷,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王主席古道热肠,好人!”大家之所以信赖、尊敬他,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为安泽发展奉献了自己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没到退休年龄,就主动离开领导岗位,担当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继续为青少年成长贡献自己的心智和力量。
经过他细致深入的工作,2012年10月,市关工委在安泽召开了基层组织建设安泽现场会,并在全省朔州现场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
他携县关工委一班人积极与县政府协商,将“中华魂”系列读本纳入全县免费教科书当中,打造了“中华魂”活动的升级版。
他携县关工委积极与县政府对接,今年来全县捐资助学累计金额达1.53亿,资助学生2540人次。2012年4月份他被评为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退休不褪色 奉献无止境
——记乡宁县退休干部闫仁旺
闫仁旺,男,汉族,现年78岁,1939年9月20日生于乡宁县双鹤乡崖底行政村崖下堡自然村。山西省委党校(山大)政治系毕业,196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临师附小、县文朴校、进修校、乡宁一中、县委政工组、组织部、广播站、广电局工作,先后受过省、市、县表扬奖励,2000年底退休,曾任小学教师、中学团委书记、广播站长、广播局副局长、支部书记等职。
退休后,县委抽调他担任“三个代表”学习组长,在所有组长中,他是唯一一名退休干部。
2010年成立老干部党总支后他担任总支学习委员兼第一支部书记,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受到市委、县委和乡宁县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表彰。
始终对党忠诚热爱的老干部
——大宁县退休干部许福堂
许福堂,男,1943年生,大宁人,1964年参加工作,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大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2002年退休。
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2002年退休后,老伴和孩子想让他住在县城,他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小冯村居住。他回到村里,先到村支书家里报到,进门就说:“我现在退休了,回村里住了,我想和你们一起干,改变家乡的面貌,你看我行不行。”这一干就是十年,现在的小冯村,沿路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二层,县体育场也落户到了小冯村,小冯村基本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从2012年开始他被县政府聘任为政风行风监督员,为端正全县的政风行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出了贡献。
爱洒芝河 情系下一代
——记永和县退休干部药琳
今年83岁高龄的药琳是永和县委党校的退休干部,退休二十几年来,他一直担任永和县芝河镇药家湾小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
退休后,他毅然地承担了另一项工作—永和县芝河镇药家湾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药琳每年都会出资并组织孩子们去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蛇曲地质公园参观,他每到一处都会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解,他还告诉孩子们红军崖、将军石的由来。药琳还和关工委其他老同志一起编写了校本教材《百善孝为先》《如何当一个好家长》等教材,并将它们印刷成册,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他们编写的校本教材,及时地对学生们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放歌夕阳路 奉献未有期
——记侯马市退休干部柴进发
柴进发,中共党员,军队转业干部。退休前,任政协侯马市十届委员会秘书长。
自退休之日起,受组织委托担任了多项社会公益性工作,为侯马的社会发展进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刚一退休,即被邀参加老年书画研究会的领导组织工作,先后任副秘书长,副会长,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至今已近二十年。他还担任了侯马市关工委副秘书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讲师团的秘书长,带领“五老”宣讲团,深入学校、企业、社区进行重要历史事件、英模事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活动,几乎跑遍所有中小学校、社区和企业,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被临汾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授予奖牌。
红彤彤的夕阳
——记尧都区退休干部赵刚
赵刚今年78岁,是尧都区刘村镇退休干部。自1994年退休后,受邀负责刘村镇老干部工作,担任镇关工委副主任工作和老促会主任。
22年来,他保持党的本色,发扬党的传统,引导和组织全镇离退休干部坚持关心下一代和老促会工作,获得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又获尧都区老促会“红色文化宣传功臣”的光荣称号,刘村镇老干部所管辖的关工委、老促会、老年大学等都是区先进集体,关工委获省先进集体。
他深知刘村镇人文历史光辉灿烂,红色资源丰富雄厚,多年来,他总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刘村镇老干部工作、关工委和老促会工作的特色来抓。他有一首自勉诗:“打铁就要本身硬,夙夜在公乐其中,不尚空谈须实干,历久弥新又一景。”
老牛不惧桑榆晚 奋蹄只为霞满天
——记洪洞县退休干部贾张选
提起贾张选,在洪洞县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厂矿企业学校,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乡村班子成员,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关心下一代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1998年,从县供销联社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贾张选一到关工委,他便担任了办公室主任这一职务。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其中绝大多数工作只由他一人承担。17年来,他在关工委办公室这个岗位上越干越有劲,越干越精神,越干越放不下手,从而绽放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也为洪洞县关工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贾张选用他自己的言行书写了退休后的崭新篇章,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再次升华。
翰墨丹青谱新篇
——记霍州市退休老干部赵子俊
2006年12月,离开工作岗位的原霍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子俊参加了霍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近10年来,他通过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视角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情怀,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赵子俊成为霍州市书画协会会员后,在他的倡导下,老年大学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诗词、楹联和电脑知识培训班,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从150人发展到了350人。10余年来,他先后主编出版了6册《霍州市老年书画集》,他还积极开展书画联展联谊活动,先后同临汾、运城、晋中等市下辖的13个县(市、区)举办书画联展和联谊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会员技艺水平和创作热情,深入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退休不褪色 增添正能量
——记市农委退休干部全永平
全永平,现年81周岁,中共党员,退休时任临汾行署多种经营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经师。退休后,担任党员和社团组织10多项职务,多次受到市和省级以上奖励。
他坚持学习不放松,目前,共剪贴收藏10个科目138册4万余份资料。他以自己掌握的健身知识技能,被晋升为国家体育二级指导员,他被尧都区老体协授予“最佳社会体育指导员”、“老年体育功臣”,他所在健身站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优秀全民健身站”。
他把关工委工作作为己任,多次评为区、市关工委“五老”关爱奉献奖,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关工委《中华魂》主题教育征文荣誉奖,还荣获省老年学学术研究工作先进个人。
退休不退心 再做新贡献
——记隰县退休干部杨翠英
杨翠英,女,2007年1月退休。2010年,她主动请缨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一职,充分发挥了一个离退休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价值所在。
杨翠英担任西街支部书记时,首先在做好老支委思想的同时,物色年龄较小、退休较迟的有着支部工作经验的同志,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73岁降到了64.5岁,加强了支部工作的活力,通过四个月的集中整顿,2013年年底西街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终于摘掉了“后进支部”的帽子。
她针对离退休干部身体、思想和家庭现状,采取“五到位”工作方法,全心全意为离退休干部服务。保持对老干部笑脸服务,笑脸相迎、相送是她一贯的做法。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记吉县退休干部赵彦平
赵彦平今年64岁,1974年在隰县师范毕业。他酷爱摄影、绘画、书法、音乐。在岗时先后在吉县电影公司、吉县教科局工作。
2006年离岗后,他受聘担任了吉县老年体育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在文化广场成立了俏夕阳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中老年有一百余人。
2013年10月退休后,赵彦平受聘担任了吉县老年大学教导主任、吉县吉昌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吉县老龄人才协会会员,还负责老年大学合唱团的工作。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老年大学合唱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中,获得“特别表演奖”。
退而不休 散尽余热写春秋
——记蒲县退休干部郭桂英
郭桂英,女,65岁,中共党员,原任城关示范小学校长。从教四十多年,2006年退休后,她又投身于民办教育。
郭校长虽已65岁,但她仍热爱着自己的事业,退休后创办了蒲县唯一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先后解决了一百多名教职工的就业问题,培训、鼓励教师函授、自考,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10名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解决了12名老职工就业问题,对于76名留守儿童她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还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近年来,她又多方筹资187万元,维修了学校并购置了各种设备,顺利通过省标准化验收并获得好评,迎来全县多所学校参观学习。
退岗不退休 再铸新辉煌
——记古县退休干部卫乃忠
75岁的退休干部卫乃忠1996年退休后,先后在一些中小学代课,给家乡小学和幼儿园当校外辅导员,一干就是七、八年。他笔耕不辍,时常写作,编写的《家乡巨变》《三合牡丹冠天下》《沧桑祖国六十年》《九十华诞颂党恩》等二十余篇诗歌、散文曾陆续在老年杂志、古县《岳阳文艺》刊载。
2010年,他担任了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自费一万余元,办起了家庭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购买收集图书一万余册,购置了电子琴、二胡、竹板等乐器,免费教青少年弹琴、唱歌,2014年古县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提名卫乃忠为“感动古县”人物候选人,2015年古县妇联会授予他古县“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退而不休 余热生辉
——记浮山县退休干部葛腊
她组建了浮山县第一个以中老年为主体的健身站,她就是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从县教育局副局长位置退休的葛腊。
2000年,葛腊退休,多年来,她领导的神山广场健身站,曾多次代表浮山县参加临汾市老体协举办的各项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3年以来,葛腊一直担任浮山县老干部第二党支部书记。第二支部工作有声有色,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10年被评为临汾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在纪念临汾市老年人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表彰活动中,被授予体育工作贡献奖;2011年在临汾市“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增添正能量 退休写新篇
——记汾西县退休干部王绍文
“夕阳无限,老骥伏枥”,这是汾西县退休干部王绍文的真实写照。退休后的王绍纹身兼多职,紧张而忙碌。
作为老体协副主席、县老年大学文体班班长。组成了“生态公园喜洋洋合唱团”、文艺表演队,成为汾西艺坛的一支劲旅,每天活跃在生态公园。
在“三下乡”活动中,他组织在勍香、和平、对竹等乡镇演出20多场,他主演的节目有表演唱、黄梅戏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作为老体副主席,经常到基层进行培训辅导,涉及全县18个健身站,培训对象250余人,为汾西老体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发挥余热 传递正能量
——记市经信委退休干部许晋生
许晋生是一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干部,2000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
从领导岗位退休后,被市经信委聘为专家。从2003年至2013年,共评定水利、机电、冶金、化工等10余个专业初级职称1000余人,中级职称670余人,为我市专业技术人材的储备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他勇于担起责任,聚小善为大善,聚小德为大德。每年都积极参加所住小区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地区捐赠衣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身边事,服务周边人,共同释放正能量,争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老人”。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