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尽职尽责 精准扶贫

2016-06-28 11:02: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黄土村位于隰县东部,全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共有1097户3727人。耕地面积2700余亩,下辖三个自然村:黄土、回珠、梁家河,经济作物以玉米为主。

    王利平,男,1963年出生,山西省宗教局宗教二处处长。2015年4月,作为山西省宗教局下乡扶贫工作队队长来到隰县下乡扶贫,8月任黄土村“第一书记”。

   


    搞好基层建设 增强班子凝聚力


    王利平驻村后,严格遵守“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对村党员活动室重新装修布置,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生活制度,为巩固党员活动阵地奠定了基础。
    王利平积极协助村“两委”搞好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扎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帮助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发展多种产业 引领村民脱贫

    多年来,黄土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和外出打工。近两年来,经济形势低迷,外出打工的农民也逐渐减少。王利平意识到如果依靠单一的种植农作物引领村民脱贫,无疑是难上加难。根据黄土村的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便成为王利平思考的问题。
    自2015年4月份下乡扶贫以来,依靠国家扶贫政策,王利平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为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展而努力。2015年7月份项目建成投产,开始并网发电。光照充足的时候,每天可发电五百度左右,一年可为村里创收15万元左右,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破零”。经过多方努力,20兆瓦的光伏项目2016年落地黄土村。同时,实行“农光互补”,上边发展光伏发电,下边发展大棚菜、水果、花卉等。前期企业操作,村民辅助打工。等村民慢慢掌握技术后,再由村里接手。村民可以在大棚里做工,补贴家用。
    王利平还和村干部成立了鑫坤养猪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出栏生猪近2000头,今年又引进了4000头猪,力争每月出栏1000头。黄土村还和吕梁的大象集团合作,每年的猪饲料由大象集团统一提供,收购的时候也按市场保护价由大象集团回收,确保了农民不承担风险。合作社目前共有贫困户165户入股,入股的村民相当于股东,年终可以参与分红。
    玉露香梨一直是隰县的特色产业,王利平打算依靠隰县的整体形势,在黄土村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玉露香。

    尽职尽责 为群众办实事    

    王利平驻村后,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对黄土村主干道进行了整修,完善了主干道两侧的绿化施工,新修建了两座垃圾池。
    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他还开展了文化扶贫,新建了黄土门楼、黄土村委大院的宣传标语和村文化墙,所有这些,都彰显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对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将扶贫工作更好地落实下去,王利平还开展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要求,全程参与了黄土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通过入户调查、与村民代表座谈了解情况、民主讨论,工作的实施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目前,黄土村已确定贫困户314户842人。
    2016年春节前夕,在省宗教局的支持和带领下,王利平和扶贫工作队对黄土村的贫困户按照每户1袋面、1桶食用油进行了慰问。
    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角色如何定位是关键。
    王利平自驻村后,为村民做实事,深入人心,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
    贫困户张金兰今年53岁,爱人因结肠癌去世后,家里负债累累。一家人住的窑洞破旧不堪,雨天还会漏水。王利平得知后,自掏腰包为张家购置了石棉瓦,用于铺设房顶。2016年春节前,张金兰家不慎失火,为了让张家人可以过上一个安心年,王利平积极协调乡镇有关部门为张金兰家购置了棉被、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贫困户张海龙,父母高龄,妻子瘫痪卧床20年,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不幸的是,2016年张海龙下半身突然没有了知觉,只能躺在床上。王利平了解情况后,联合村干部进行捐款,对张海龙进行救助。
    一个村庄要想富裕,离不开齐心协力。王利平驻村以后,和村干部密切合作,从黄土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老百姓办事,在村里兴办合作社、发展光伏发电、种植玉露香,多角度、全方位发展。自驻村以来,他尽职尽责、勇于担当。2016年,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王利平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第一书记”的光荣使命,率领黄土村群众早日脱贫。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