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畅军:他的到来,改变了村民靠天吃饭的窘境

2016-07-22 10:18:02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家乡脱贫致富梦

——记大宁县昕水镇杜村“第一书记”畅军

  临汾新闻网讯 他的到来,改变了村民“靠天吃饭”的窘境;

  他的到来,为村里注入一股清风;他的到来,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想……

  畅军,大宁县昕水镇杜村“第一书记”,去年8月中旬,来自市荣军康复医院审计科的他,肩负重担、重返家乡、奉献力量,“我在大宁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了十几年,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村一户我都很熟知,是缘分让我再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畅军开门见山地说。家乡,点燃在畅军内心深处的这颗火苗,熊熊燃起他致力于家乡脱贫致富的梦想,他将用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回报家乡,让村民早日走上康庄大道。

  吃水不忘带头人

  望着自家水龙头中流出的汨汨清泉,村民李建明用水瓢接了满满一瓢水,激动地走到畅军的面前,“畅书记,你快尝尝咱这水有多甜。”去年11月26日,历经半年的艰辛,范头村人畜饮水工程竣工。7月11日,记者来到大宁县昕水镇杜村的范头沟,道路崎岖,杂草丛生。“这项工程是去年初开始落地实施的,去年5月只是把井打好了,后续因电网工程无法落实,也就搁置了。畅军看着村民整日靠天吃饭的场景,得知村民渴望吃水的愿望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随后,他积极协调村“两委”,通过县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饮水工程稳步推进。

  站在范头沟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这条饮水渠在崎岖的山间蜿蜒向上,在几乎看不到头的山腰处,是水渠的另一端,令人不由感叹工程的艰辛。这里原本没有的路,为了引水渠,畅军积极联系施工方,把路面挖开,铺上水管;这里的深井泵房因为线路的失误,导致整个深井泵房需要重建。畅军不分昼夜,坚守在工程的第一线,哪里需要帮忙,他就及时冲到哪里,扑下身子,帮工人搬管子、测量水渠的尺寸,一件件小事,他都会竭心尽力,周围的村民也对这位“第一书记”佩服不已。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畅军在百感交集之时,也有深感愧疚之事。在饮水工程即将进入收尾阶段时,畅军的妻子被查出患有疾病。“当时,我接到妻子的电话时,眼里是流泪的,拒绝了与妻子一同去检查的愿望。我平日里是心肠很软的,但就是那次,我狠狠地拒绝了妻子的要求。我深知,如果我现在离开工程现场,村民吃水的愿望就会晚一天实现。”畅军哽咽地说。与妻子通完电话后,畅军默默地站在山脚下,沉默许久之后,又再次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施工现场,坚守在大山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朋友圈”里销售羊

  杜村位于大宁县城西北垣面,连接县城,行政村距县城5公里,由4个自然村(杜村、留垣、芍药、范头)组成。全村共有308户,1012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898亩,其中耕地面积2256亩,苹果树面积1178亩,核桃树面积128亩。村里的养殖户,以养羊为主。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畅军多次走访贫困户,动之以情,晓之于理,说服贫困户参与到养殖团队中,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使村里的养殖形成规模。

  去年12月底,畅军在留垣村进村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村民胡路喜的情况后,绞尽脑汁帮助村民走出了困境。胡路喜,一位养殖户,家境贫寒,家中有三个孩子,在他的妻子患病后,整个家庭负担都压在了胡路喜一个人的身上。一次无意中,畅军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朋友在销售蛋糕,一个新奇的想法在畅军的脑子萦绕开:微信销羊。

  随即,畅军在微信圈中编写了胡路喜的基本情况后,也把他的羊及羊舍周围的环境拍成了图片,发在了朋友圈中。没过多久,有几个朋友表示很感兴趣,畅军便当起了“推销员”:“我们村里的山羊都是在无公害、天然的环境中成长的,肉质鲜美,绝对比其他的羊更加营养、健康……”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微信朋友圈,前前后后购买了胡路喜6只羊,销售了4690元。

  当畅军把钱亲手交给胡路喜时,胡路喜感激地握住畅军的手,语气有些哽咽:“畅书记,真的是太感谢你了。有了这些钱,我可以给我妻子治病了……”

  访贫问寒路迢迢

  杜村山间道路崎岖,一些道路只能靠步行或者骑摩托车上山。下雨天整个道路就会泥泞不堪,加之,4个自然村之间距离都比较远。从山的这一边到山的那一头,从山顶到山脚,畅军每天都行走在通往山上的道路上。在走访贫困户的期间,畅军都会与村民们聊家常,说心里话。“我是咱大宁的孩子,所以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一定要跟我说,我会全力帮您……”

  山路迢迢,但他的脚步从不停歇,他的温暖滋润着每一户村民。2015年,他多次走访党员、贫困户,调查了解其生活、生产情况。为患有重大疾病的7户村民争取到了大病医疗保险救助,并协助村“两委”完成了286户村民每户300元的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补贴,同时,协助村“两委”为村民发放12600苗苹果树苗。2016年春节前,荣军康复医院院长柴文平亲自带领扶贫工作队,对杜村17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给每户困难群众送去一袋面粉、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

  谈起对下一步的工作,畅军便拿起了自己的日记本,一边勾画草图,一边开始了条理性的规划:“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展苹果业,加强苹果技术管理。目前,我们村的苹果产业已发展到1000余亩,村‘两委’已经跟县果业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同时,我还协同村‘两委’班子发展地域优势,加大农户养殖规模,科学养殖,引导农民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教育,输出劳务,发展规模养殖户,使百姓早日脱贫致富!”

  畅军,不善言辞的他,只有默默奉献、扑下身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每一步艰辛,每一次奉献,他都无怨无悔!记者 王婧 杨文婷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