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察看线路
临汾新闻网讯 走近郑虎生,仅是外在形象就容易令人心生敬意:浅蓝色的工作服,前胸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成灰白色;脚下的皮鞋沾满了泥土,裤腿上则是星星点点的泥点;脸上、胳膊、脖子晒得黝黑,与领口处的皮肤黑白分明,形成鲜明的对比……
点滴细节勾勒出郑虎生日常的工作环境。他身为临汾燃气公司基建部外线班的班长,荒滩野地、杂草丛生中是他的工作地点,“三伏”的烈日暴晒和“三九”的天寒地冻是他的工作时间。
奔波不休跑现场、细致耐心搞协调、一心为公抓质量,近年来,郑虎生先后参与完成了临汾燃气南引气线、临钢专线、鼓楼南北大街管线改造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为服务用户用气、维护公司利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工作能力、热情和态度,让自己成为临汾燃气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员“战将”,他在关键时刻顶得上、拿得下,“每逢大线找老郑”成为领导和同事们的共识。在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党委今年的“七一”表彰中,郑虎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秋冬时节,由于引气线尚未建成,临汾市区的民用天然气只能依靠槽车运输,受制于气源供应,甚至连市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市民高度关注的市区天然气置换工程也一度受阻。
尽快建设好连接气源门站和市区燃气管线的南引线,是公司当时的头等大事。管线铺设重任交由基建部外线班,郑虎生肩扛万钧。该管线全长8公里,跨高速、越汾河,一路在田间、树林中穿行,范围内的拆迁征地成为最大难点。
不少村民都借占地之名想多捞取赔偿款,有理没理都找上门来。有的人蛮横阻拦施工,郑虎生总是耐心做工作,一次次地挺身而出、一趟趟的见面协调;有的人口不择言、脏话连篇,郑虎生总是细心讲道理,忍受委屈、顾全大局。在协调过程中,郑虎生从不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却总是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11月份的一天,郑虎生正在查看管线的焊接情况,附近一名村民突然出现在现场阻挡施工。郑虎生走上前去询问缘由,那名村民冷冰冰地说:“你听着,你这条管子前面有我家祖上的4个坟头,不给迁坟的钱你们的工程别想干。”
通过与当地镇村干部的沟通和实地走访,郑虎生了解到,该村民所说的4个坟头根本不属实,实际情况是只有1个坟头。郑虎生心里有了底,主动上门找这名村民解决问题,没想到接连去了四五次,不仅没能进了门,还遭到了无理的谩骂,被赶了出来。该村民声称:“拿着钱来说话,别的一概不谈。”
施工进度不容延误,郑虎生毫不气馁,开始四处求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寻找能与该村民搭上话的社会关系。在朋友的撮合下,郑虎生又跑了好几趟,两个人终于坐在一起。
再次与这名村民面谈,郑虎生递过去一支香烟并亲手点燃。“看着他接烟,我就想,这下好,有戏、能谈。”郑虎生心里一下高兴了。
“我不跟你说赔偿的事,你们家是4个坟头也好、1个坟头也好,这个咱们回头再说。今天,我想跟你说说正在建设的这条管子。”郑虎生推心置腹地说:“你知道这条管子是干什么用的吗?咱们市区的几十万人都靠这条线路供应燃气。现在燃气供应紧张,眼看着天冷了,那么多的老人和孩子……”
整整一个下午,郑虎生摆道理、讲实情,又找来一个朋友当说客,晚上还自掏腰包请这名村民吃了饭。酒到三巡,曾经阻挠施工的村民站起来拍着胸脯做保证:“郑老哥,我再也不胡闹啦。”
诸如此类一桩桩、一件件,郑虎生面对冷言冷语、胡搅蛮缠,抱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的目的往来奔波、多方协调。受了多少委屈、面对多少冷眼,着实数不清楚。
也有些村镇干部劝郑虎生说:“老郑,何必费那劲呢?又不是自己的钱,给村民多赔点儿不就解决了?”面对这种说法,郑虎生态度非常坚决:“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国家的利益必须维护。”
他就像一艘编队中的战舰,驻守现场为项目的建设保驾护航。在他无数次的协调、努力中,工程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临近春节的腊月廿五,南引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休息了不到三天,郑虎生又接到建设人工焦炉煤气临钢专线的通知。那个春节假日,他一头扎进工作,晚上看图纸分析难点、白天实地查看线路,这条管线要经过多少农田、林地,要经过洗煤厂、医院、民房等哪些产权单位,他全部写在本上、记在心里。
趁着节日的由头,他主动去拜访相关产权单位的负责人,到正月十六开工之时,郑虎生已经谈妥了一半以上的工程用地。
今年年初,我市启动了鼓楼南北街改造工程,郑虎生再次担当重任,他负责从南外环三岔路口到贡院街路段的燃气管网改造。面对施工条件复杂、工期一再压缩的不利局面,他迎难而上、昼夜坚守,圆满完成了任务。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在2公里的路段上往返六七个来回,相当于每天从市区走到洪洞县城,为此,他腿部积劳成疾还去医院检查治疗了两次。
“为什么我热情满满,因为我把工作当成事业。”郑虎生说:“没有什么比责任更重要。”
一路风雨一路歌。郑虎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燃气事业,诠释了最淳朴、最美丽的党员本色。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