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月20日,雨后的下午,平阳大地显得格外清凉。在城区向阳路新欣百货小区的一幢居民楼内,不时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鸳鸯板声。这是64岁的刘玉章正在为“八一”慰问武警准备节目,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八次参加公益演出了。从2006年至今,他一直坚持义务演出,让清脆的鸳鸯板声响彻在临汾的各个角落。
刘玉章是一名铁路退休职工,如今年过花甲之年的他,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十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公益演出,为群众带来欢快。2012年退休后,他参加了消防志愿者、环保志 愿者等活动,义务为小区居民宣传环保消防知识;在社区里,他还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他和老伙伴一起参加了市群艺馆的文化基层行活动,经常去农村义务演出。在此期间,刘玉章还与老搭档赵文祥创作出《美丽临汾我的家》《环保之家》《我市义务消防宣传员》《美丽社区我的家》《一碗饺子》等二十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刘玉章退休前是铁路文工团的文艺骨干,原本是一名相声演员,在领导的号召下学习了快书。当时领导说我们这么多文艺曲种,唯独缺少快书,而快书更接地气,可以更好地宣传安全问题。随之我就开始学习快书,这个过程很枯燥,在练习鸳鸯板时经常会把手打肿。”说起学习快书的过程,刘玉章记忆犹新。
刘玉章从2006年开始参加各种义务演出,只要演出需要他就会去,哪怕自己出路费。他的作品大多是自己创作的, 很接地气,所以在群众中很受欢迎,观众们期待的目光以及热烈的掌声时刻激励着他。
“我就觉得这是一种责任——社会责任。作为一个老文艺工作者,就应该挖掘、创作群众生活中的真善美。”当记者问起这么大岁数为何还要参加各类义务演出时,刘玉章说:参加不同的演出,心情也不一样。比如,看着那些年轻充满活力的子弟兵,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敬老院的老人们就像看到自己的父辈和兄长。我们能给他们带去欢乐,带去欣慰……”
“工作是为了生存,事业是为了发展。我要把为群众演出作为我退休后的一个事业去奋斗。”刘玉章说,生命不息,创作不止。每次听到群众热情的掌声,就会激发他无限的创作激情,他会继续把这个义务表演当做自己的事业,坚持下去。
记者 郝海军 实习生 韩晓功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