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月17日16点50分,一辆小客车准时从蒲县蒲城镇南耀东沟村启动,车上几位学生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准备到县城上学。谈起公交线路的开通,南耀村村干部张建材高兴地说:“是县里派来的第一书记帮了大忙,让大家出行方便多了!”
“以前没公交,娃家上学可遭哩!”说起以前不通公交的事,村民张兆金直摇头。南耀村位于蒲县蒲城镇最南端,有底家河、牛腰、南耀、东沟4个自然村,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一直没有开通公交线路,出行难曾是困扰群众的一件大难事。
事情从2015年8月开始有了转机。当时,该县从各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农村。该县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武伟就是在这时被选派到南耀村。而谈起这个80后书记第一天上任的情景,很多村民心里直犯嘀咕:“年轻娃娃能干个啥?”
但很快,大伙儿就对这个80后书记刮目相看。上任伊始,武伟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出行难问题反映最强烈,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孩子的上学和老人外出就医受到的影响很大。而当时群众出行主要靠摩托车和农用车,安全无法保障。村民王小点的独子就是因为前些年出门骑摩托车出了意外导致身亡。
了解到这个情况,武伟开始动手写申请报告,希望申请一条城乡公交线路。“当时县上正开展‘千人百村惠万家’活动,从乡镇到县交通局,再到客运公司,领导们都很重视这件事,也很支持。”经过武伟的多方联系,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事情很快有了结果:每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分别发车一趟,接送县城至东沟村沿线学子回家和上学,顺便看看路况和客流量。
很快,第一趟开往南耀的公交试运营。然而,好事多磨。由于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当天客流量并不理想。尽管如此,很多沿线村民看到公交真的经过本村后都非常高兴。但了解到每周只发两趟车的情况,一些村民又失望起来。有村民告诉武伟,这样发车只能方便学生,希望能一天发两趟,早上下午各一趟,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当时公交公司只有7辆城乡公交,4辆跑城区,3辆跑城乡,已经没有多余的车可以跑了。”武伟说,尽管当时再过一两个月公交公司要上一批新能源汽车,并保证首先考虑往该线路上发车,但在这位80后看来,关系到群众的事情拖不得。
“也不吃饭也不睡觉,不知道在想些啥。”武伟的妻子这样形容当时他的状态。那段时间,武伟像着了魔一样一天要坐着公交车来回兜好几圈。
细心的武伟发现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的城区公交车效益并不好,城区居民在这个时间段坐车的人并不多。找到这个突破口,他就又找到公交公司,商量能不能将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的公交调整线路发往南耀,增加收益,服务群众。公交公司被武伟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公交线路终于每天两趟固定下来。5月10日,当公交停靠在南耀村口时,等候在那里的村民都欢呼起来。
“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工作。”在武伟的民情日记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他也正在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
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武伟还了解到,村里有位孤儿小宇(化名),他的父亲因为家庭矛盾持刀杀害妈妈、姥爷、姥姥,父亲被判了死刑。年幼的小宇因为亲眼目睹了事情发生经过,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出现了怕黑、怕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做出些奇怪的举动,比如突然撕书、上课偷跑等。
了解情况后,武伟一方面联系到民政部门为小宇办理了孤儿证,保证了小宇每月650元生活补助。另一方面他经常抽时间去小宇住的辅导站看看孩子的生活情况,为孩子送去学习用具和一些零食、玩具,孩子生病他会主动领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让小宇感受生活的温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小宇校长谈小宇事情的时候,遇到了妇联的负责人,她了解小宇的情况后表示,希望小宇参加她们组织的妇女干部结对认亲活动,学校也承诺每年优先考虑给予小宇贫困生助学基金,相信小宇很快会融入到温暖的大家庭。”说到这里,武伟显得格外开心。
翻开武伟记录的工作清单,一桩桩、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实事映入眼帘:与广电中心协调,为南耀村31户有线电视漏装居民申领到卫星电视数字机顶盒;与水利部门协调,为南耀村争取了两台抽水泵,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为患慢病的群众办理慢病补偿卡,解决长期吃药群众的医药费问题;帮助南耀村申请为2016年慢病防控示范社区,争取疾控中心防控慢病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同“两委”班子与法院、原告协商、调解,保全南耀村牛腰小队农民的耕地补偿款,化解了矛盾纠纷……
谈到接下来的打算,武伟说他已多次邀请南耀村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就如何发展南耀经济展开讨论,制定了近几年发展规划,下一步就是要把计划落到实处,把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陈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