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清”防中暑
---访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建义
临汾新闻网讯 进入大暑以来,骄阳似火,酷暑难当,这是一年内最热的天气,人们稍不注意就会中暑。怎样在高温天气里避免中暑呢?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建义为市民支招应对高温。
记者:夏季为什么会中暑?
李建义: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侵入人体而导致中暑。夏季中暑随处可见,老年人运动时间过长、小孩室外活动太多,白领吹空调后进入高温环境下工作都易中暑,特别是持续室外作业、高温作业的厂矿企业员工更容易中暑。
记者:中暑的原因和症状是什么?
李建义:在高温天气里,如果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可能就是中暑了。中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增加也会导致中暑。
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伴有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小时—— —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记者:如果发现中暑,现场正确的急救措施是什么呢?
李建义:立即把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且松开衣服,如果衣服已经湿透应该更换干衣服;给患者头部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给患者降温。但降温也不能太快,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时就可以了,这时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要停止下来;如果患者还有意识,可慢慢给患者补充一些水分,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病人如果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用担架送医院诊治。运送途中要注意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记者:夏季吃些什么食品可以抵抗烈日危害呢?
李建义:瓜类都含有丰富的钾,尤其是哈密瓜的钾含量是西瓜的三倍。哈密瓜瓜瓤的橙黄色源于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抵抗烈日危害。甘甜可口的浆果类水果是抗氧化剂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葡萄、香蕉、番茄、柑橘等都是常见的浆果种类,适合在夏季食用。多叶的菠菜富含水分和大量镁。菠菜的绿色来自于叶黄素,能使皮肤和眼睛免受烈日危害。富含维生素C的红辣椒能有效促进汗液排放,起到降温作用,大蒜和生姜也会起到类似的作用。
记者:如何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中暑?
李建义: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清”。在做到思想清静,饮食清淡,居室清凉这“三清”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4点。
1.老年人、孕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必须外出,就采取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
2.平时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可多饮一些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补充维生素。
3.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4.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或使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