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郭金娟:书香家庭是这样造就的......

2016-08-16 09:56: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为人师表、教子有方、义务辅导……48岁的郭金娟在荣获省级“最美家庭”称号后,又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郭金娟是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的居民,也是尧都区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8月13日,记者见到郭金娟,探寻她的书香家庭是如何造就的。

  家人熏陶 让她学会做人

  郭金娟在公婆眼里是乖“女儿”,在丈夫眼里是贤妻,在孩子眼里是良母,在亲友眼里又是“全能”。回忆走过的道路,她感慨道:“小时候,受家人的熏陶;婚后,受丈夫一家人的影响,让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处事。”

  郭金娟出生在教育世家,父亲从教30年。他们兄妹6人,除了哥哥,5个姐妹都是教师。她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他在抓好文化课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孩子们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引导。在不知不觉中,父亲教会了我晰事明理、谦逊礼让。”

  “有一次,爸爸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我趴在桌子上又是列方程又是设未知数,半天都没有做出来,妈妈在一旁边纺线边笑。这时爸爸说,让妈妈给你们做’,我瞪着眼睛看着没有上过学的妈妈用最笨的办法做出那道题。我感到很羞愧,发誓要好好学习。爸爸就是这样,很少批评我们,但经常让我们感到自己做得不好。”郭金娟如是说。

  在爸爸的教育引导下,郭金娟学会了做人。同时,她在妈妈身上学会了勤俭、孝道。

  公婆影响 让她学到知识

  婚后,郭金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公婆以及这个红色大家庭对她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她的公公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婆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曾经在政府部门搞宣传工作。进入这个家庭后,郭金娟发现“书”是这个家中最多的装饰。而这满墙满柜的图书中,红色书籍是最多的。受这个大家庭的影响,她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还时不时地参与他们的讨论。

  那些年,他们住在一座院落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因为郭金娟是教师,在整个大家庭的教育任务中,公公让她唱主角。围绕孩子们的文化知识、读书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展开讨论,这个大家庭俨然成了一个小学堂,她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如今,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她的儿子现就读于西南科技大学,表现很出色,是一个让人放心的阳光帅哥。

  对郭金娟而言,最幸福的是遇到了宠爱她的公婆。结婚20多年来与二老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公婆对郭金娟特别宽容,也没太多的要求。她觉得,身处这样的家庭,心是自由的;反过来,老人越没要求,自己的要求就会定得越高。

  丈夫帮带 让她学会做事

  在郭金娟眼里,丈夫是一位心地善良、非常有爱心的人。也正是丈夫的这种善良和爱心,让她在人生路上大放光彩。丈夫在部队时,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做一些方便左邻右舍的事情;转业到地方后,又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前段时间,还自掏腰包为社区的小演员购买演出服……

  在丈夫的影响下,郭金娟也真情投入。业余时间,她主动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从娃娃抓起”的活动中,她把家庭中的读书教育模式运用到义务辅导当中,主动承担起“读书辅导员”的职责。慢慢地,义务辅导占据了她的许多业余时间。

  有一个孩子,他的父母是收废品的,见郭金娟辅导别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也想开口,但苦于身份,在她家门前徘徊。那天,丈夫正好在家,看出孩子父母的来意,便主动邀请。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个留过两级的“笨孩子”终于“出彩”,和另一女孩获得了“小学生全国优秀作文奖”。两个学生同时获得这个奖项,郭金娟颇为欣慰。

  郭金娟的丈夫曾先后在四川宜宾总参陆航学院某部机关和后勤部队任职,部队与家属院有10公里的盘江路,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团聚。

  作为一名年龄较长的军嫂,郭金娟利用探亲时间,和几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小军嫂办起了“小兵读书班”,义务为临时来部队的孩子们辅导作业、开展读书讲故事活动,用“小故事大道理”的读书模式培养教育孩子。

  一晃,郭金娟已经48岁了。这些年,她经历了很多,有得也有失,但她的家庭每一位成员都拥有一个“归零的心态”,她将以这个心态重新开始新的征程,为社会、为家庭作出更大的奉献。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