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薛主任来了之后,以前一些不能做的手术现在也可以做了,确实方便了职工群众,对我们来说也是加强了学术交流。”8月8日,新疆新湖农场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朱旭斌告诉笔者。
朱旭斌口中的薛主任就是临汾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薛临生,2015年12月16日,他来到农场医院,开始了一年的援疆支医工作。薛临生来到农场医院后担任麻醉科主任,工作中,他细心、严谨、认真,每做一台手术他都坚持术前检查、术后回访,及时掌握术后恢复情况,对待患者如亲人一般用心。
“多亏了薛医生细心,我这么大年纪了手术还能做这么成功,现在恢复的也很好。”新湖农场80岁的王木舟老人激动地说。
今年3月3日,王木舟老人由于疝气病引发身体不适,需要做手术,薛临生了解到80岁高龄的王木舟伴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而且体重超过了90公斤,这无疑给手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了降低手术风险,薛临生认真制订了术前降压、术中监测血压等手术方案,以防止病人因心律失常发生生命危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帮助老人成功解除了病痛。
相对于给患者的热忱服务,薛临生对自己的家人却“怠慢”了很多。他来新湖援疆之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体就一直不好,但他还是毅然背起了行囊来到农场。他在农场工作了一个月后,突然接到老母亲病危的电话,当他匆匆忙忙赶回家中时,母亲已经不省人事、撒手人寰,打理完母亲的后事,薛临生一天也没顾上休息,又匆匆赶回了农场医院。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薛临生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前往农业连队和社区为少数民族职工、居民进行常见病的诊疗和手术指导,4次巡诊期间,共为农场2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同时,薛临生还与回族职工马红俊结成了帮扶对子,每逢过节都要去看看这个少数民族“亲戚”。
今年4月份,马红俊因急性胰腺炎住院了,薛临生第一时间赶去医院看望。出院后,他又经常去马红俊家里,询问和检查恢复情况,并为他提供药品和饮食方面的建议和指导,在薛临生的协调下,马红军还免费到农场医院进行复查。
“薛医生拿我当自家兄弟处呢,几天不见就给我打电话或者来家里看望。”马红俊高兴地说。
闲暇时,薛临生主动与同事学习交流,把自己从北京医科大等各大医院进修时的学习记录带到了农场医院,一有空就组织医生们学习,以提高大家的手术水平。
在农场生活的半年多时间里,薛临生深深的爱上了这里,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乡,他建立“新湖新家”微信群,经常和其他山西援疆干部一起互相交流工作和生活心得。
“热情为新湖百姓服务,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湖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希望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可以为这里多做一些贡献。”薛临生说。
(赵丽)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