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郭惠民:丹心为民谋发展

2016-08-26 10:30: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白龙镇是霍州典型的工矿型乡镇,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煤焦铁等产业十分发达,经济发展辉煌一时。但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一大批煤焦企业的关闭取缔,白龙镇一度成为经济下滑的“重创区”、社会矛盾的“凸显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干部作风涣散、群众意见较大、党建工作基础薄弱。面对困局,身为白龙镇党委书记的郭惠民,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破解难题的“利器”和“法宝”,提出“双先一镇”(即党建为先、整体率先、创建文明和谐模范镇)的工作思路,从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抓起,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龙头带动作用,切实解决干部队伍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彻底扭转了白龙镇被动发展局面,使全镇呈现出经济蓬勃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势头。今年7月,郭惠民荣获“山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荣誉的背后是郭惠民为百姓付出的执著,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郭惠民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勇于创新,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抓好党建工作是最大政绩的深刻含义。

  围绕经济发展抓党建 产业转型显成效

  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白龙镇经济发展何去何从,不少党员干部迷失方向,无所适从。为了廓清思想迷雾,找准发展路径,郭惠民白天上山下乡搞调研,晚上挑灯伏笔深钻研,并积极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座谈,听取意见、交流体会,提出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服务业、民间文化产业”四大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基层干部理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白龙产业转型方向,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他的带领下,白龙镇先后实施了20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7亿元,全镇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30余家,肉鸡养殖占到全市总量的75%;建成大型商贸城5个,组建专业运输队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一家、百人以上劳务输出队3个、百人以上锣鼓队9支,成立驾校两个。白龙威风锣鼓常年外出演出不断,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今,白龙镇新型产业格局已经形成,经济下滑局面根本扭转,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坚持践行宗旨抓党建 为民造福显真情

  白龙镇作为工业重镇,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民生事业欠账较多,社会管理水平滞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够高。为改变这一现状,郭惠民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每年集中解决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先后完成了天然气、热电联产接入,汾河、对竹河沿线生态治理,寺庄南河疏浚排洪、廉租房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陈家庄地质灾害整村搬迁等一大批关乎民生的大事,集中解决了霍永高速、厂矿企业占地等一批遗留问题,不少村民敲锣打鼓地向镇党委、政府送去锦旗,表达对镇党委、政府的拥护和信任。

  不仅如此,郭惠民还十分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服务群众地长效机制。在社会管理上,他创造性地整合各站所和各村级组织职能,建立了“一队两中心”(即一队是执法巡查队、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服务中心)。所有外勤工作由宣传服务队常年巡查监管,及时处置各类隐患和违法事件;所有内勤工作由两个中心集中办理,并要求各村支书、主任每周一在村内集中接访,及时化解群众诉求。同时,还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网格长坚持经常深入农户,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矛盾就地化解。通过“两中心”,全镇信访数量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以上,白龙镇也由过去的信访大镇变成了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在农村党员管理上,通过党员设岗定责,打破原来以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模式,将各村党员重新划分成增收致富、民事调解、治安应急、红白理事、文化生活5个服务群众党小组,为党员作用发挥搭建了新平台。

  聚焦突出问题抓党建 敢于担当显魄力

  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根本上要体现在具体问题解决上、体现在党员作用发挥上。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种种陋习,郭惠民直面问题、敢抓敢管,攻克了一个个难点,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展示了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是针对农村大操大办歪风,他自我加压,先行一步,在全市率先开展整治行动,彻底取缔了非婚丧庆典,统一全镇婚丧事宜标准,使每家节约费用一半以上,彻底遏制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二是针对各类不文明行为,他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在全镇开展了“重教之家、和谐之家、卫生之家、敬老之家、创业之家”五类模范家庭评选活动,积极倡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的良好氛围。2015年,白龙镇成功创建临汾市级文明镇,3个农村成功创建临汾市文明村。三是针对基层干部不作为现象,他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建立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即工作目标清单、一岗双责职责清单、整改问题清单和党风廉政建设承诺清单。每名机关人员实行廉政岗位责任清单定责,各村两委班子实行廉政务实清单定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尤其是对村级班子存在的不理民事、中午饮酒、大操大办、关闭手机、村务不公开、党组织活动不正常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他提出了“五个严禁”的要求,推动干部作风实现了明显好转。四是针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他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以后柏木沟村为例,通过整顿仅一年时间就栽植核桃1200亩、药用牡丹200亩,达到人均6亩核桃,一跃成为先进红旗党支部。五是针对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他积极帮助各村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在集体经济“破零”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陈村发展药材种植300余亩,5年后可受益,每年保守估计收入达20余万元;白龙村完成荒山造地1000多亩,后柏木沟村、马岭、养马玲村组建了运输队。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