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没有惊人的业绩,只有平凡的琐事;没有显赫的荣耀,只有默默地奉献。从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凭着对农村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顽强的毅力、超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贾妍丽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了19个春秋,为家乡的教育教学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出生于1979年的贾妍丽,是洪洞县刘家垣镇罗云村人,兄妹四人,贾妍丽排行老大。父母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全家靠种地维生,家里生活虽然清贫,但兄妹几人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小时候,贾妍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梦想,父母对她也充满了期待。1997年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生活拮据,贾妍丽不得不辍学回家。当时,村里小学正好缺老师,经村委推荐,贾妍丽思前想后,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虽然心有不甘,但她还是决定担任代教老师。
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贾妍丽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好老师!信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将村里的孩子们教育好,送他们上大学,圆自己的梦想。
贾妍丽坦言,她在学生时代对老师这一职业比较崇拜,当初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她已经站在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上。贾妍丽在教学技术上勤钻研、乐反思、勇探索、敢创新,所带班级成绩突出,任教第二年,她便担任班主任一职。
在工作中,贾妍丽和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她用高度的责任心去管理学生,用爱心去关心、鼓励学生,以十足的耐心转化学生。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贾妍丽多次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名著精彩段落品评”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她白天紧张上课,晚上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尽可能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课。在她的努力下,在历次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中,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均名列前茅。
贾妍丽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一名学生曾有一段时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急速下降,甚至上课和老师争吵。贾妍丽得知这一情况后,并没有责备这名学生,而是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耐心地对其开导,经过两周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名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爱的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只有真心实意的热爱学生,才能架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赖的桥梁,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贾妍丽说,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19年来,贾妍丽从来没有过抱怨,将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平时教学当中,她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文化水平,自学了教育学专科课程,还考取了大学专科文凭。
贾妍丽在村里担任教师的第三年,经人介绍,她与本村村民结婚,如今已有一儿一女。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贾妍丽也更切身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便是心中有爱。”贾妍丽说,每个孩子就像空白的画纸,如果教师能以母爱般的温柔、父爱般的严格、朋友般的热情为画笔,便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贾妍丽在教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许。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在农村教育的坚持和付出感动了不少人,她于今年被我省“千山万水”基金会评选为“最美乡村教师”,这是对她无私奉献教育的肯定和褒奖。谈及以后的打算,贾妍丽话语平实朴素,踏踏实实教好学生。在她心里,她这辈子的梦想,就是为更多农村孩子铺就一条圆梦之路。
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