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40年前,她跳着《大寨铁姑娘》走上了舞台,像一朵浪花激荡在时代的大浪潮中;
30年前,她把舞蹈送去乡间、送到校园,在那个精神匮乏的时代,她像一束彩虹闪耀在田野上;
20年前,她走进群艺馆,孩子们渴求的眼光让她对舞蹈的坚持更加地坚定了,彼时她已经年过不惑;
今天,花甲之年的她仍旧以舞蹈为事业,她带领着一群“小姐妹”在公园、在广场、在乡间地头继续发光发热……
她叫韩红萍,曾是我市群众艺术馆的辅导部部长,她更喜欢介绍自己是个舞蹈老师、舞蹈爱好者。她说,她是幸运的,可以一生都与所爱的舞蹈事业为伴。
绽放舞台上
走进韩红萍的舞蹈排练厅,地上还有刚刚清扫过的痕迹,舞蹈室内的东西很多却整齐有序,韩红萍打开排练室的两个电风扇,又回头检查一遍地面。“妥了。”她说话时干净利落;“一会姐妹们就会在这里彩排。”韩红萍身板挺直,眼睛闪着光,说话时眼角的皱纹都看上去神采飞扬。“我去换练功服,准备上课。”韩红萍笑着,转身快步走开,她的背影看上去宛若少女,跟随她的脚步,仿佛可以看到当年苦学求艺的她……
韩红萍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村家庭,家中有5个孩子,她排行老大。说起对舞蹈的向往,韩红萍说她自己也不知道来由。“当时租住霍州的一个四合院里,户主的儿子爱吹笛子,我那个时候就趴在窗下听,听不明白,就是喜欢。”韩红萍回忆说,“家对面是党校宣传队,经常有歌舞表演,上学的时候又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可能是耳濡目染吧,莫名地喜欢舞蹈、热爱舞蹈。”
13岁时,韩红萍在山西省艺术学校临汾分校歌舞班就读,家庭条件的艰苦,韩红萍求学4年都没有回过家。“买不起票。”韩红萍简单地笑笑说,“同龄的孩子每周会出去玩,或者一起吃好吃的,我会显得格格不入。”韩红萍从来没有因此自卑委屈过,更多地时候她把这段经历当成是一段机遇。“因为不能经常和大家一起玩,我经常自己去练功房练功,所以舞艺精进了不少。”韩红萍总是笑哈哈的,她说上天所有的安排都是公平的,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
因为自身条件比较优秀加上刻苦的练习,韩红萍的舞蹈老师对她很是赏识,给了她很多的演出机会,第一次去运城文工团的交流演出《丰收歌》就为她迎来了满堂彩,这个14岁的姑娘在舞台上悄然绽放。“心情记不得了,只是记得一场舞下来,我的脸都笑僵了。”在韩红萍眼里,所有的回忆似乎都是甜美的。
精彩排练场
一首豪迈欢快的舞曲《水中的月亮》把人从过去的思绪中拉回到排练场,眼前是一群快乐的“老太太”们。她们手舞长袖,蓝色、粉色的长袖交织在一起,明艳鲜亮。“消夏月活动结束后,我们新排了几个舞蹈,这个舞蹈比较有特色,但是很有挑战性。”韩红萍看着她的“兵”介绍道。
排练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几个快节奏的鼓点,这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阿姨很难跟得上节奏。“姐姐,步子不够熟练呀。”韩红萍很和气地对65岁的王金凤说。“哎呀,哎呀,回去抓紧练。”王金凤报以讪笑。“没事,没事,多来几次,这个舞蹈比较难,大家循序渐进,慢慢来!”韩红萍不断鼓励着大家。王金凤跟着韩红萍学舞蹈已经8年了,她说韩红萍就是团魂一样的存在。“很和气,所有动作都是手把手地教,她就像是一根绳,把我们所有人凝聚在了一起,这是我们的小团体,更是我们的大家庭。”
一个小时的训练下来,阿姨们的训练服已经湿透,甚至直接可以拧出水,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掀开裤腿,每个阿姨腿上都戴着护膝。“我们年龄大了,膝盖疼是难免的,做一些保护措施。”56岁的石萍解释着说;“我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舞蹈、热爱生活的人,但凡有需要,哪怕是穷山险壑,我们也愿意去演出,能为群众的文化生活发光发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看着带着伤痛还继续排练的队员们,韩红萍说自己也深受感染。“我们都是相互影响,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我,我希望能用我的一点余力支持他们。”
坦荡天地间
从演出到教孩子们跳舞再到退休义务带老年团队训练,韩红萍说自己很坦然。“上课的时候我一般都站着指导孩子们,没成想,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即使是教老年团队也改不掉了。”为了能让孩子们紧跟最先进的舞蹈动作,韩红萍多次奔赴西安、太原等地区学习,不管到哪里,无一例外的是,韩红萍都是最年长的那一个。“虽然是老大姐,但是我学的总是最快的,这点我还挺自豪的。”韩红萍面露喜色,“说来也真奇怪,舞蹈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一秒钟让我觉得厌倦。”
韩红萍的手机里存着她每一年教过的孩子和老年舞蹈团队演出时候的照片,她对于每一张都如数家珍,哪家的孩子、哪里的演出,看着照片一幕幕好像都能浮现在眼前一样。“带孩子的时候,身上背负着是他们考学的压力,每天都自己琢磨怎么教孩子们能学得更好。”韩红萍看着手机里的照片眼眶泛红:“退休的时候特别放心不下他们,虽然知道接手他们的是更专业更年轻的老师,但是心一直悬着。”现在的韩红萍带着一群“老小孩”,编舞排舞,担子并没有减轻,“这是要为姐妹们年轻时候的梦想负责,哪里敢松懈,我希望我能在舞蹈领域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劲,这样我觉得我的一生都是值得的。”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