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台在田间”
临汾新闻网讯 8月26日一大早,大宁县昕水镇上合格村的村民西新贵赶赴果园,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工作。
“这几天的任务比较重,主要是修剪拉枝绳,每年6月到8月是拉枝的最佳时期,等到来年就会挂更多果子。”说罢,西新贵继续修剪拉枝绳。
一如19年来的每一天,西新贵都会早早到达田间,对他而言,这里是战场,是舞台。
时光回溯到1997年。
那一年,西新贵所在公司倒闭,于是,他进入一个“新行业”,学着如何当个地道的农民。
“那会儿,一斤苹果只能卖两三毛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种植苹果。可是,我们村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种出的果子特别甜,非常适宜苹果生长。”于是,凭借当地的地理优势,西新贵选择种植苹果。
由于西新贵对管理技术的缺乏,他开始向当地果农请教,一边管理果树,一边学习一些果园管理知识。为了尽快解决果树一些病虫害,他通过杂志、报纸、书籍,学习修剪、检查病虫害,打药的时候都是严格按照操作流程。
这一切都是自己摸索,一晃就是5年。
终于,等到果树成熟,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第一次挂果,我家的苹果销售挺好,20亩的果园收入了34万。”谈起第一次种植的成果,西新贵高兴得合不拢嘴,如今,种植苹果带来的收入,已经成为家里主要经济来源。
一个人的果园,算不得规模,只有多家联合起来种植,才能推进苹果产业化发展。
2004年,上合格村成立了永盛苹果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一条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合作社为果农们免费提供技术和管理,带领村民实现共同致富。
凭借着19年的种植经验,西新贵经常把自己的果树种植方法介绍给村民,其中包括何时引进苹果品种、何时移植,如何防治病虫害、怎样施水肥及该品种的习性和长势情况等,每个环节都一一解说。
2011年,大宁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林果业,倡导百姓种植新品种,也就是那一年,西新贵才知道种植果树也要有“新”技术。
为了响应号召,西新贵土地流转的226亩全部栽种上苹果树,为了把果园建成精品园,西新贵带领着周边村里的十几名果农,一起前往浮山、运城、陕西等多个地方进行考察学习,从果树施肥、除草到修剪、拉枝再到嫁接等多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了解,每个人都熟练掌握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拉枝是苹果生长季修剪的重要一步,可以提升苹果的挂果数量。我刚开始不知道怎样拉枝,树冠一米多处都不会挂果,去外地学习之后,挂果量明显提高不少,最多的时候一亩地收入1.7万元。”西新贵说起学习之后的成果信心满怀。
西新贵专门聘请陕西的技术员给当地果农带来新技术,“新技术给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不学不行呀!现在我家的226亩果苗全是从陕西引进,已经全部嫁接,虽说是在山里种植,但是对效益没什么影响,去年9月,县里大力实施提水工程,现在每块地都能浇上水,就等着来年大丰收了!”
“只要产品好,一定会卖个好价钱。”为了这个目标,西新贵开始加强果树的技术管理,请各地专业人员亲自到田间地头上课。“下一步我希望在老百姓当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段小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