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鼓楼南北街被誉为临汾的“母亲街”,她的沧桑变迁也是临汾这座古城的变迁!如今,经过了7个月的蜕变,母亲街更换了的容颜……然而,在这次蜕变过程中,是他们夜以继日、挥汗如雨的劳作,才使得母亲街的芳容再次焕发容光!他们每天都在工地上坚守,有些人甚至模糊了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的模样……
9月26日16时许,记者见到了鼓楼南北街改造工程中的一位建设者,他叫刘晓仲,今年37岁,是古城路口至河汾路口工段的现场负责人。此工段全程890米,就是这条不足一公里的路段,刘晓仲整整走了7个月,他也不记得这200多个日夜中,到底走了多少公里,总之每天走十几趟。
“我们这几个路段的负责人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天早上五点半到工地,中午饭有时也在工地上吃,晚上12点下班算早的,有时遇到工程难点,就要熬通宵。”刘晓仲说,几十天下来,大家都带着黑眼圈工作,一些同事消瘦了,一些同事病倒了,但是没有一个退缩的。
“别看这柏油马路很平整,其实下面的管道却是错综复杂。”刘晓仲说,由于这段路多年未进行大的改造,许多排水设施已经老化,给工程的进度增加了很大难度。他们把向阳路十字口的路面挖开后才发现,里面不仅是破旧的下水道,还有其他管线,新的管道铺过不去,就得改造旧管道,这时排水又出现了问题,最后他们采用了倒虹吸的施工方式,才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长远考虑,他们还在这个路口预埋了两套雨、污管道,这样,以后向阳东、西路要改造的时候,就不用再挖开整个十字路口了,直接东、西街挖开对接就可以了。
说起这7个月的艰辛,刘晓仲久久没有说话。身旁的一位同事说,在开工后的50多天里,刘晓仲一直带病工作,以致后来实在扛不住了,才住了几天院,可是还没等病完全康复,又迅速回到了岗位。
刘晓仲指着脚下的道路说,这路面下不仅是柏油层,还有砂砾层等,共五六层,总厚度达到84公分。这84公分的厚度里,凝结了许多建设者的无数汗水。因为工期紧、任务重、工程难度大,虽然工人们是两班、三班倒,就刘晓仲这个组,四个人中就有三个人因劳累过度住院。但是,每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工地的那一刻,就像一名将军跨上了心爱的战马一样,什么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了这200多个日日夜夜。
虽然,这条道路就要竣工了,但刘晓仲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在刘晓仲刚接到来鼓楼南北街指挥部工作的任务时,他的女儿才出生5个月,为了娘俩有人照顾,他把妻子送回了丈母娘家,这一住就是六七个月。
期间,虽然妻子也回来看过他几次,但是当他凌晨一点多回家的时候,女儿已经熟睡了,早上五点多离开的时候,孩子还没醒……但是他无怨无悔,因为等他的女儿长大后,他会给女儿自豪地说:孩子,你脚下的这条路上曾经洒下过爸爸晶莹的汗水……”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