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他的心里,法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神圣字眼,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高尚职业。2004年他怀着对法官这一崇高职业的向往,脱下戎装,从部队转业来到临汾市中级法院,通过司法考试后,2006年成为了共和国法官队伍中的一员。2008年他在该院刑一庭工作,8年来,经他审理的刑事一审案件共计130余件,审结率100%。特别是审理了多起久押不决、疑难复杂案件,2014年3月,他被临汾市政法委授予“临汾市优秀政法干警”称号,并被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个人一等功。2016年8月,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并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荣立个人二等功。他就是市中级法院刑一庭副庭长董云。
练好内功 擎举人间正义利剑
刑一庭是法院的窗口,一些大案、要案、疑难复杂案件要在这里审理,受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刑一庭的一名法官,董云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多年来,他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审判实践巧妙结合,注重筑牢司法为民的意识,通过“两学一做”教育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宽严相济”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这就要求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刑一庭受理的案件主要是全市范围内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直至死刑的暴力型犯罪,这些案件案情较为复杂、敏感,社会关注度较高,如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这类案件中充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运用法律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刑满释放不久的吕某、杨某结伙对出租车女司机实施抢劫、强奸、杀人,该案开庭审理后,吕某的家人有意对被害人进行赔偿以谋求在量刑时予以从轻处罚。董云考虑到该起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二被告人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危害性极大,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严惩,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法院不应当主持对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尽管本案只造成一名被害人死亡,但还是对该两名被告人均判处死刑,现已执行。面对邪恶和正义的挑衅,董云说:“我愿意去做一只铁拳,在运用正义的路途上,无论多么艰辛,就算是要砸出一条血路,也必须如约抵达彼岸。”
与之相反,对有些因民间矛盾引发,被害人对案发有明显过错的案件,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时,则要充分考虑对其从宽处罚的因素。比如2013年的一起案件,被害人王某与被告人冯某的妻子曾有奸情,被被告人发现后,被告人的妻子主动与被害人中断了关系。但被害人恶习不改,仍对被告人的妻子进行纠缠并上门挑衅,被告人一气之下,对被害人进行殴打致其死亡。该案起诉后,被害人家属向被告人索要巨额经济赔偿,而被告人家庭困难,无力承担。2014年5月,该案对被告人从宽处罚,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因此在被害人家属未获赔偿的情况下,对被告人冯某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董云说:“透过法律传递温情,就是要遵循法律的理性和做人的良知书写判决。这样的公正,才能走入人心,传得更远,这样的公正才能是透过窗口吹进家门的那缕春风。”
敢于担当 不惧攻克重重堡垒
党的先进性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落实到工作上,就要求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审理被告人李某某、李某故意杀人案时,由于案发时有公安人员的参与,案发后有个别侦查人员与被告人亲属沆瀣一气,因此人为地将案子搞得十分复杂。该案被起诉后,该院曾两次判决,但均被省高院发还。重审时由于刑一庭已无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因此本打算将该案调整到其它庭审理,但考虑到该案的复杂性,一时竟无人愿接手此案。针对这种局面,董云主动把案子接了回来,与刑二庭、刑三庭的人员共同组成了合议庭。在吃透案情、精研法律的基础上,找出原案卷材料中存在的缺漏,多次与侦查人员协调沟通补充证据材料,接待当事人、辩护人有理有据、不卑不亢。通过缜密的分析、鉴别,最终揭穿了被告人的谎言,对其做出有罪判决,省高院予以核准。董云说:“如果正义的规则由法律确定,那么法官则应是他坚定的维护者。就像守塔人一样,即使在暴风骤雨的长夜,也忠实地守望着,让弱者呼救的声音归于沉寂,良心的轻语终能被人们所闻。”
洞悉秋毫 倾力打造精品铁案
近几年,正值最高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以及最高检清理久押不决案件的特殊时期。这些年来,董云审理的案子不仅让领导放心,就连庭里的同事也戏称他是专治各种“疑难杂症”。今年年初,刑一庭又受理了案发于浮山县的被告人彭某某等故意杀人系列案。该案共10名被告人,12起犯罪事实,其中11起命案。45本案卷摞起来有一米多高,通读案卷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书写了104页8万字的审理报告。老婆说他给10名罪犯写了8万字的免费自传,却没给她写过一封情书。同事们戏称他是当过兵的人最善于攻克堡垒。然而,董云却说:“我在通读案卷的过程中,分明看到了通往奈河桥上的那些屈死冤魂的可怜和无奈,我作为法官怎么能不为他们讨回公道,怎么能不为他们伸张正义呢?8万字的报告,并不是我勤劳到给罪犯写自传书,而是要用我对法律的坚定信仰,捧出保护弱者的利器,把这些无视法律的狂妄之徒绳之以法。”
法律,永远是法官最执着的追随,对法律坚定的信仰,深深地根植于董云的内心,已成为他灵魂的一种约束,甘愿为了这份对法律不可动摇的忠诚,追求无与伦比的纯洁与虔诚——那就是把每个交办的案件办成铁案、办成精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董云说:“我就是一名运送正义的小卒,只要人民需要,我就会选择远方,就会风雨无阻。”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