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这里的鹳窝指的就是洪洞县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家乡的标志。
任玉林,一位土生土长的洪洞人。他于1976年参军,1995年团职干部转业,2009年12月担任东张村党支部书记至今,2014年12月又选任村委会主任。
多年来,他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把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最大的事业,把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用实实在在的富民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于党、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情系桑梓 愿为家乡洒热血
转业后的任玉林,通过多年艰辛拼搏,成为了一名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事业成功的他本可在北京过着舒适的生活,然而2009年冬天的一次家乡之行,却使他人生轨迹发生转变。
当他无意间走进学校,看到孩子们还用旧式的铁炉子取暖时,他立即拿出5000元钱,找到村委会主任,给孩子们安装上了暖气;当他看到家乡经济发展缓慢,村民们还一直沿袭着收了玉米种麦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传统耕作模式,一年到头在田地里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生活一直徘徊不前时,他在默默思索中作出了一个家人都反对的决定:回到家乡,接续家乡的建设事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说起当时的初衷,任玉林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从小在家乡长大,对家乡有深厚感情;二是父母在农村,有亲情的召唤;三是对农业有兴趣。
正是这些原因让任玉林决定在有生之年,打造美丽的绿色家园,使家乡的父老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扑下身子 踏石留印夯基础
农村要发展,素质要先行。为了提高村民素质,拓宽村民眼界,上任伊始,任玉林就带领村一班人在村里新建起一座可容纳200人的培训中心,经常性组织开展村民素质技能教育培训。为转变村民循规守旧的思想观念,他先后出资22万元,多次带领村党员、村民代表等,前往山东、北京、河北及陕西户县参观考察,寻求富村强民的出路,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初步理出了发展思路。特聘山西省农科院专家为东张村制订了符合村情实际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发展规划,勾勒出了东张村未来发展蓝图。
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可规模化连片种植的土地是基础。他先后出资90余万元,回收废弃砖厂和无经济效益的枣园,治理、改造村中4条荒沟,整理出土地300余亩;2011年初,为增加田地面积和方便机械化操作,他又提出了建设集体公墓,自掏腰包为每户迁坟户补偿2000元,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迁坟105座,节约土地50多亩。与此同时,积极配套完善了水利设施,先后投资150万余元,新打深井3眼,修建防渗渠12000米,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全村农田灌溉率达到100%,为东张村农业调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奋力创业 现代农业促增收
村民的观念转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改善,任玉林开始大胆地发展其他产业,先后为村民争取贷款114万元,个人垫资56万余元,于2010年5月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1栋,让村民承包种植,并以每月6000元的高薪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落户东张村,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现每个大棚年利润都在3万元以上。
在推动蔬菜大棚发展的同时,任玉林又盯上池栽莲藕,利用废弃砖厂带头建起10亩示范田,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示范给村民,可观的收益打消了群众顾虑。2011年5月,任玉林出资从湖北购买了120吨莲藕种苗,雇佣挖掘机免费为村民建池,免费提供种苗,将东张村的莲藕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0余亩;2012年,他又投资140余万元从山东购买优质樱桃、苹果种苗10万余株,支持村民发展樱桃650余亩、苹果100余亩。目前,东张村建成了集大棚蔬菜、池栽莲藕、优质水果“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初步形成了“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品牌”的产业发展模式。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充分利用家乡的土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硒元素这一宝贵资源,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投资300万元,成立“洪洞县众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石磨面粉加工厂、手工挂面厂,生产无任何添加的富硒石磨面粉、富硒手工挂面、富硒荷叶茶等,有效地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富硒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东张村可持续发展。去年,众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登陆Q板,成为临汾市首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中小企业。他们生产的石磨面粉、手工挂面除在省内销售外,还远销北京等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厂子开办后,也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等剩余劳动力,推动村民持续收入。
现在,东张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绿化,建成了供村民休闲娱乐的莲文化主题广场,2015年投资16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和投资10万元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这些都凝聚着任玉林的心血和汗水。
为了村里的事,任玉林累计在村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关掉了在北京的两个工厂,卖掉了在北京的一处房产,处理了自己的商务车,抵押了妻子的轿车……很多人不禁问道,“这般付出,你觉得值吗?”任玉林沉思很久后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作为一名老兵,我应该回报生我养我的故乡。”7年的不懈奋斗,是对他这朴实话语的最好诠释。
在这条精准扶贫之路上,蕴含着任玉林对故土的深情,更承载着他改变家乡面貌的人生理想。他的东张梦,正在这片土地上彰显着五彩绚丽的成果;他的东张行,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