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孙德成:一枚子弹 半个多世纪的相伴

2016-10-26 09:56: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18岁时,他一当兵就义无反顾地走上朝鲜战场,在飞机的轰炸中抢运物资,出生入死;

  19岁时,美军往他的身体里射入三粒子弹,当时只取出两粒,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发现的第三粒子弹,与他相伴至今。10月24日,记者专程赴曲沃县史村镇焦庄村,采访了这位83岁的抗美援朝老军人孙德成。

  因为当年在战场上成天在炮声隆隆中生活,孙德成的耳朵有些背,但是,经过老伴和与他同村、现在临汾市经信委工作的苗占德的“翻译”,交流还算顺畅。

  身着戎装 直上战场

  据孙德成老人回忆,他入朝是在1951年11月,那年,他刚刚18岁。与他一同报名参军的,还有同村的3个伙伴,可是,一听工作队的干部说,入伍后就要上朝鲜战场,其他3个伙伴都放弃了,只有他义无反顾地走了:“我家是贫农,共产党对我家不薄,我得听党的话,不能临阵脱逃。”因为解放曲沃的部队就驻扎在村里,孙德成从12岁时起就和部队的战士们一起干活、玩耍,从小就对部队充满了向往。

  孙德成与其他曲沃子弟共170人坐着那种老式的需要拉风箱的木炭汽车到了侯马,一到火车站,接兵干部点了名之后直接让他们上了火车,孙德成被分配到43军258团一营一连,我们的团长是王庆林,连长是颜善芝,连指导员是高存旺。”他记得很清楚,当时火车上放着一麻袋饼干,这就是大家在火车上的粮食。

  在火车上坐了10天10夜,孙德成被拉到了鸭绿江边,丹东的夜里真冷啊,零下37℃的温度使来自晋南的孙德成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寒。车到丹东,部队为每人发了一斤榨菜、六斤炒面,说这是一个星期的粮食。

  当时的鸭绿江桥虽然有一个高射炮营守护着,可是,美军的飞机还是经常过来轰炸。“当天晚上九点,趁着夜色我们开始坐火车过江,过江时就看到江里有两架美军飞机的机翼在夜色里闪着寒光,虽然桥并不长,五六分钟就过去了,可是刚过桥我们就遭遇了敌机的轰炸,轰炸过后一点名,就有几十个新战友再也不能应答了……”战争,就这样突如其来,猝不及防地来到了孙德成的面前,虽然从一报名就知道要上战场,打仗肯定会有牺牲,然而,当死亡就这样突然地来到身边,孙德成心里还是有些害怕,可是,血气方刚的他当时心里更多是对美军的仇恨,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这些年轻的战友报仇。他们都是爹生娘养的,正是十八九岁的好时候,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躺在异国他乡了。”说到这些战友,耄耋之年的孙德成依然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下火车后又走了两三里地,孙德成与战友们终于看到一条大路,之后,又沿着这条路走了100多里地,终于到了部队所在地龙行里。一见到他,孙德成所在连队的指导员说,就让他学开汽车吧,这孩子年龄小,看着聪明机灵,可以多开几年。”

  出生入死 保家卫国

  学了三个月后,孙德成出师了,他们连队负责从驻地附近的弹药库把弹药及其他战争物资运往前线,“如果途中没有敌机轰炸,六个多小时就可以往返一趟,如果遇到敌机轰炸,那就不定多长时间能回来了。”

  经历了烽火连天的岁月,孙德成说起那些浴血奋战的往事只有平淡,他回忆到:那次,我正开着车,敌机又来轰炸了,我赶紧下车躲到了路边的防空洞里,敌机走后,我发现汽车的右后轮胎被炸坏了,拉着满满一车物资的汽车侧翻入20多米高的山沟里,无奈,我只能向部队求援,连队派人开着另一台汽车,用钢丝绳把汽车吊了上来,又派人把滚落到沟里的炮弹等抬上来。那时,我们拉的炮弹是喀秋莎,炮弹大约有两米多长,威力很大。”

  美军飞机当时轰炸的重点目标就是指挥部、驻地、弹药库、桥梁、公路等,由于晚上不能开车灯,因此,危险与他们如影随形,“四排战友任志刚、陈保兴、文学松三人在运输途中,遭遇一架飞机追着他们的车扔炸弹,一枚炮弹恰好扔在驾驶室的上面,任志刚被炸得只剩了一条腿,另两个战友重伤……因为一般都拉着炮弹,且车上有汽油,一旦爆炸、燃烧,几乎就没法控制,因此,当时部队有规定,就是两车之间相距最小距离为50米。”

  运输途中,孙德成与战友们遇到的危险不只有来自天上的飞机,还有来自路边经常会出现的特务,他们手持冲锋枪,对着驾驶员扫射,很多战友就是这样牺牲的,当然,我们也配着冲锋枪,只要当时时间允许,我们也会扫射他们。” 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然而,提到在朝鲜牺牲的战友们,孙德成还是止不住地流泪。“那时,我们从前线回来,一般都会拉着伤员,我的车一般拉40个伤员,伤员往往上车时还活着,下车后,却有一半左右的战友在车上牺牲,他们也都很年轻,20岁左右的样子,他们的父母家人还等着他们回去娶妻生子,一家团圆,可是,再也等不到他们了……”见惯了生死,孙德成从来没有害怕过自己牺牲在战场。“我家有兄弟四个呢,就算光荣了,家里也有人为父母养老送终,没有什么可牵挂的。”可是,他却为这些陌生的战友而伤心难过。

  1953年7月27日,双方协商停战,彭德怀司令员给全军签发了正常作息的文件:早上8时起床,中午12时吃饭,晚上9时准时休息。”然而,第二天,美军却派了40架飞机狂轰滥炸几个小时,当时的感觉就是地动山摇,我们连队6个炊事员当时就牺牲了4个,轰炸结束后,领导说,先埋人再吃饭,我们含泪用双手从废墟中寻找战友,大家的手都刨得鲜血淋漓,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喊疼,那天,我们的早饭是下午两点多才吃的,大家含泪咽下这份难言的悲痛……”虽然停战了,可是孙德成所在的部队还是奉命在朝鲜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孙德成和战友们给朝鲜百姓运送建筑材料,帮助他们修补战争给这块美丽的土地带来的疮痍,1957年,孙德成被安排从朝鲜复员回国,这次坐火车吃得好了,发的饼子和咸菜。”

  特殊“奖章”相伴终生

  回国后,孙德成参与了家乡浍河大坝的修建,之后国家为他分配了工作,将他安排到曲沃县交通局开车,之后,他又被调到侯马运输公司工作,之后又到国营栏山铁矿工作了11年,后来,因为妻子独自一人在家带四个孩子很是吃力,他主动辞职,回家与妻子李爱芳共同持家。没多久,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的开支陡然增加,孙德成又为自己找了一份在曲沃县煤焦办烧锅炉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又干了11年。

  时光倥偬,当年的烽火岁月已经远去。那个矢志报国的小伙子已经满头华发。

  2005年,那年孙德成老人72岁。有一天,他蹲下再站起来时,突然觉得右腿股骨头处像针扎一样疼,虽然就是当年受伤的位置,可他只当是肌肉疼,根本没有想别的,咬咬牙继续往前走,没走多远,他竟然一个踉跄,身不由己地摔倒在地。在医院的X光下,大夫吃惊地发现,他的股骨头里竟然嵌着一粒子弹!

  这粒子弹的外面被一层铜壳包着,幸亏铜的性质在骨头中比较稳定,虽然多年过去了,可它还是完整地包裹着里面的铅芯,否则,铅芯会不断释放铅元素,导致人体铅中毒。

  孙德成这才想起,自己当年在朝鲜战场天天处身弹片横飞的环境中,中弹受伤也在所难免。那是1952年7月的一天,运输途中,孙德成遭遇飞机往下扫射,他的右腿三处受伤,被送到团部卫生所,当天晚上,医生在马灯下为他做了手术,从右腿膝盖下取出了两粒子弹,并给他臀部的一处伤口作了包扎。在当时来看,他这样的伤根本算不上什么,养伤一个多月后,他归队了。由于条件所限,根本不能做进一步的检查,由于当时臀部伤处并不是很疼,谁也不会想到,竟然会有一粒子弹遗留在他的股骨头里,从此与他相伴半个多世纪!

  虽然查出了问题的根源,可是,经过综合分析,家人还是放弃了将这粒子弹取出来的打算:年纪大了,活动不方便就不方便吧,只怕手术时一全麻醒不过来。”就这样,这粒子弹继续在孙德成的身体里又待了11年,至今还在,并将一直伴随他。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孙德成曾经荣立二等功,然而,由于当时情况特殊,他的这份殊荣只是记载在《复员证》上,子弹,这份特殊的“军功章”却一直记载在他的身体里!

  虽然身体里有着这个健康隐患,可是,孙德成的心态却非常好:当年,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能下令与强大的美军‘死磕’,体现了顽强的国家意志,全国上下才能同仇敌忾,直至战争双方平等谈判,与朝鲜人民共同把美军阻挡在“三八线”以南,在国际上极大地树立了新中国的威望,使他们不敢小觑这个新生的共和国,为我们赢得了几十年安全发展的和平时间。现在,国家形势越来越好,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好,我的抚恤金从每月3元一直加到现在的近900元,我非常知足,非常拥护党的领导!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珍惜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这个好环境,听党的话,跟党走,一步步过上更好的生活!”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