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个看似柔弱瘦小却坚硬无比的肩膀,两只看似微不足道却步履坚定的双脚……17个春秋寒暑,沈震红扎根于襄汾县永固乡,从一个乡镇科员到党委委员、副乡长再到永固乡党委副书记,无论“角色”如何转变,她依旧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鲜艳的党旗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勤学善思 无私敬业
十年寒窗,学农为农。1998年,刚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的沈震红,毅然地离开了繁华热闹的城市,选择回到农村。经过省委组织部层层选拔,她成为永固乡的一位基层乡镇科员。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沈震红向课本学理论,记笔记、写感受;向领导同事学,不耻下问,学群众工作方式,学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方法;向村干部和群众学,身子下沉,用真情和热心换得他们的真心……在永固乡,无论是同事,还是村民,每次谈完工作后,总不忘对沈震红叮嘱一句:“沈书记,要多注意身体!”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乡、村两级全面铺开,范围广、任务重,程序严、标准高,工作量可想而知。从活动启动到结束,住单位加班是常事,在这期间,沈震红的母亲心脏病住院,家人一连几十个电话也没能把她叫到母亲身边;丈夫、孩子几天都见不了面,洗衣、做饭、辅导作业成了一种奢望,长期饮食休息不规律,她落下胃痛的毛病,短短一个月瘦了20多斤,即便这样,她依旧坚持工作。
敢于担当 勇于创新
永固乡是全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乡,享誉京城的“永固饼子”就出自这里。全乡586名党员中流动党员多、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留村党员干部思想波动强,这一直是困扰和阻碍全乡党建工作的问题。于是,沈震红立足永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多方调研论证,提出和实施抓制度建设执行,强化村级组织建设。
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让党员活动有依靠、群众办事有门路,这是沈震红记在心上的一件大事。于是,她借助全省推进村级活动阵地全覆盖的东风,开始做调研、跑项目、要资金、做规划,全面完成了永固、仁佑等7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永固流动党员分散广、返乡回村时间不固定,管理组织十分复杂。沈震红积极组织深入开展“七个一”活动,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了永固流动党员QQ群,加强交流沟通,实时掌握流动党员动态信息。这两年,流动党员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同党员间的沟通交流日趋活跃,在外出务工队伍中先后培养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名、正式党员3名;流动党员累计为乡、村两级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130余条;联系和引进项目35个,造福了一方群众。
情系乡村 心系群众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关键要做实,从点滴做起、小事抓起,这是沈震红矢志不渝的一颗初心和作为。
随着外出务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节假日老人携孩子外出探亲、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村里老年人们都急切希望办理老年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沈震红开始积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走村入户,登记造册,申报有关资料。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她积极协调调动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在全乡各村推广实施了民事代办制度,确定每周二民事代办日,包村干部、两委主干主动开展老年证、残疾证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等各项惠民便民利民事项办理和答复工作。3年来,累计办理老年证400余个;办理残疾证30本;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250万元,接受群众咨询达2200余人次。
铁骨柔情担重任,入党誓言记心间。多年来,沈震红用那朴实无华却有热度的担当、作为,奋力行进在基层党建的乡间路上;她用看似简单,却有力度的创新、执著,演绎了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精彩;她把群众小事当做工作大事,点点滴滴有温度的一个个小小举动,赢得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