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孙海峰:让家乡变成奇珍异果的农业园区

2016-10-28 10:11: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像红枣大小的猕猴桃,从外皮到果肉都是红色的苹果,个头比核桃大几圈、果肉呈红色的无花果……今年38岁的孙海峰朝着梦想一路狂奔,他的心愿就是在家乡的土地种出这些“奇珍异果”,带动父老乡亲走出新型致富路。

  返乡务农 干份踏实事业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尧都区贾得乡石村的临汾市碧丰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眼望去,白色的大棚一座连一座,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此时,园区负责人孙海峰正在棚内观察无花果的长势。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孙海峰看上去就像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殊不知,孙海峰曾在某单位担任文职工作,这份工作干了七八年,稳定的生活让我失去了最初的斗志。2010年,我决定辞职下海,跟朋友一同从事铁矿贸易。为了赚钱,我常常是天南海北地跑,一年到头儿在家也呆不了几天。”他感慨道,这段经历为他理清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他想拥有一份踏踏实实的事业,返乡务农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当手头有了积蓄后,孙海峰迫不及待地将梦想付诸于现实。但是,他的决定遭到了众多亲友的反对。有人说,别人都是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他居然跑回村里当农民,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有人说,他肯定是三分钟热度,干不了几天必定打道回府。

  “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国家的农业发展及‘三农’政策。我认为,农业前景广阔,干这一行绝对没错,干得好还能造福一方百姓。”2014年年初,孙海峰顶着重重压力回到贾得乡创业,将全部身家投入到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经过综合考量,他将占地300亩的农业园区建在了石村。

  攻克难关 实现“南果北移”

  身为农民的儿子,孙海峰却对种植一窍不通,创业初期更是想一出是一出。他走了不少弯路,不但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浪费了金钱。

  2015年春节前夕,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视频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段视频让我大开眼界,我第一次见到红心红肉的苹果,还有像枣大小的猕猴桃,而这些水果是由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育的特殊品种。”说到此,他顿时兴奋起来,这让我眼前一亮,瞬间想到了农业园区的定位,就应该种些不一样的东西,摸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农业之路。”

  孙海峰立即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取得联系,并前往实地考察项目。在那里,他见识了“南果北移”的栽培技术,感受了特殊品种的独特之处。有了合作意向,他力邀专家为他的园区“把脉”。在专家的建议下,他下定决心要走现代设施农业的路子,同时引进软枣猕猴桃、红色之爱”苹果、特色无花果、辽峰葡萄、甜杨桃等多个品种。

  这些品种对土壤、气候、气温的要求非常高,园区的土壤透气性不好,这个难点如何攻破?甜杨桃本是热带亚热带水果,一旦超过气温下限便会停止生长,这如何能在北方生根发芽?一道道难题接撞而来,让孙海峰措手不及。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农业企业的管理,他多次邀请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对此进行“会诊”,并从该学院高薪聘请了一位技术员。

  经过多次尝试,人工改良取得成功,土壤达到了栽种条件,一座座大棚随之拨地而起,奇珍异果”也在此安了家,孙海峰踏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红色之爱’、软枣猕猴桃、甜杨桃的生长周期较长,三年之内难以见到效益不说,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工和精力去呵护。为了弥补这个阶段的经济空白,园区还注重发展林下经济,栽种了一些生育期短的农作物,如水果玉米、红薯等。在此基础上,园区坚持走无公害的健康路线,不给作物打药,也不使用化肥。”孙海峰说,做农业要有耐心,就像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一样,缺少哪个步骤都不行。若是急于赚钱,拔苗助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执著前行 坚守最初梦想

  “无花果盛果期早、极丰产,通过多重技术措施,可实现栽培当年见果。春果6月初始熟,夏果6月中旬始熟,秋果8月下旬始熟,采收期从6月一直可持续到10月,若有加温设施,可将果实的供应期延迟,甚至实现周年供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孙海峰和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下,无花果进入了结果期。

  他随手摘下一颗成熟的无花果递给记者,这无花果的个头比核桃还大上几圈,着实罕见。剥去薄薄的外衣,将红彤彤的果肉送入口中,一股甘甜清香顿时弥漫舌尖。据他介绍,园区仅无花果就好几个品种,口味各异。

  孙海峰是否走对了路子?特色产品能否打动消费者?这一切最终要由市场来检验。7月底,第一批无花果在他的期待中上市了。但销售额远远没有达到预期。面临打击,他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总结销路无法打开的原因。

  “之前,我们以为物以稀为贵,无花果一旦上市,必能引起消费者关注。结果,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之售价较高,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无花果采摘后,必须在短期内全部售出,不然就会腐烂、变质。如何妥善地储存、包装和保鲜是道难题,急需我们破解。”孙海峰笑说,我们现在的状态就像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预算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提前着手处理。”

  有了失败的经验,孙海峰对园区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近日,他从辽宁引进了大量成熟的软枣猕猴桃,并抢先上市。“一是探市场,试试消费者的反应;二是预热市场,先让消费者熟悉这个品种,由好奇产生想要购买的欲望。”他对此信心满满,明年,红色之爱’苹果也将进入收获期。届时,临汾人将见到从外红到内的苹果。而且,切开之后,还能看到苹果中有颗‘红心’。”

  “这些新型品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未来前景可观。为了实现标准化示范种植,我愿意做更多的尝试,并为此不断努力。”孙海峰说,我干农业的初衷就是想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目前,园区解决了石村和周边村子的部分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赚钱。我相信,当园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让更多的村民找到就业机会,并找到商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未来,孙海峰坚定地说:目前,贾得乡的农民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且收益有限。园区步入正轨后,我要将成功的项目全面推广,采用‘农户+基地+园区’的经营模式,使新型农业成为父老乡亲的致富之路。只要脚踏实地去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