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为充分展现离退休干部的风采,尧都区老干部局开展了“寻访最美老干部、增添社会正能量”的活动,刘村镇老干部办主任赵刚就是其中之一。
赵刚老有所乐,热心奉献,怀一腔热血,为全镇的一老一少服务着。当地的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赵老师”。
退休二十余载 书写乡间黑板报
1994年,赵刚从刘村中学退休。作为一名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老校长,他谢绝了一些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决定回到家乡刘村镇北卧村,在村里做起了关心下一代的群众性工作。
“我发现当时村里的黑板报好久没更换了。于是,便决定从黑板报入手,开始思想宣传工作。”赵刚介绍,从1994年5月1日书写的首期黑板报开始,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黑板报的主题升华为“老年少年共谱和谐乐章,朝阳夕阳同映七彩光芒”“刊载天下趣闻,谱写人间万象”。
对于北卧村来说,这份黑板报具有特殊意义,赵刚将其视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第一期开始,每月编排一至两期,这一坚持就是22年。至今板报已有320余期。每完成一期黑板报,赵刚常常要连续工作好几天,这对于一位近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赵刚编排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村规民约、乡村好人好事、青少年教育、老年文化等,都在倡导文明新风,发挥着舆论导向作用,受到村民的欢迎。
潜心挖掘十余载 红色文化传四方
刘村镇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和历史资源,赵刚意识到地方优秀文化发展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一个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过程。
于是,赵刚在刘村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重建上做了一个先行的探路者,为让刘村镇完成文化重镇向文化名镇的嬗变,为让孩子们在文化的熏陶中感悟成长而不懈努力着。
十多年来,赵刚潜心查阅资料,在对数十位知情人士走访后,并经过多方求证,撰写了4万余字的第一手材料,初步形成了刘村红色文化的雏形。拿着第一手资料,他不定期地带领全镇“五老”队伍,深入全镇小学和中学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孩子们讲《抗战时期的刘村》,讲《游击队歌》在刘村的诞生过程等等,进而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场场演讲,一次次解说,在刘村镇18所中小学校,赵刚带着“五老”队伍累计讲课300余次,同时他还组织退休人员整理撰写了三本红色书籍——《金装刘村》《红色刘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不尚空谈须实干 历久弥新又一景
在赵刚的家中挂有这样一幅字,“打铁就要本身硬,夙夜在公乐其中,不尚空谈须实干,历久弥新又一景。”而这句话正是他的座右铭。
为了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充实,赵刚还根据老年人的特长组建了老年体操队、老年广场舞队、老年诗社、老年书法协会等业余活动小组,而每月一次的诗朗诵是老人最喜爱的活动。老干部们用自编自写的诗歌来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着乡间邻里的和谐新风。
多年来,赵刚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及尧都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在赵刚看来,现在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丰富、快乐,且富有意义。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